《普济方》
书名:普济方朝代:明·永乐四年作者:朱橚时间:公元1406年

[卷三 方脉总论] 七表脉主治

    云岐子云∶左手三部寸关尺受邪。非谓主位之脉。皆客邪之脉也。 一。浮者阳也。主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强。夜卧不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阴 柴胡黄芩五味子半夏制(各半两)白芍药人参桑白皮(各二钱半)上 咀。 每服 按之不足举有余。冉冉寻之指下浮。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可生精要补虚。 脏中积冷。按之不足。荣中有热。举之有余。阳有余阴不足也。治之宜地骨皮散。 人参地骨皮柴胡黄生地黄(各一两半)白茯苓(半两)知母(一两)石 膏(二两) 服生 精补虚 寸浮中风热痛。主脉浮客脉又浮。主客同宫。主太阳中风头痛有汗脉浮缓桂枝汤。 无 太 关浮腹胀胃虚空。主脉弦客脉浮。风寒热相合。致胃中虚空。何谓胃虚?夫脉浮者风 邪也 为寒 制浓朴陈皮(去白)制半夏(各一两)白术(一两半)人参(五钱)甘草(炙 三钱) 上 尺部见之风入肺。大便干涩故难通。肾脉沉反见浮脉。为风火所乘。肺气虚而不能生 水。 肺者何 肺。燥 薄其 槟榔木香羌活川芎桂(各半两)大黄郁李仁(各一两)上为细末。蜜丸 桐子 大。 二。芤者阳也。主淋沥。气入小肠脱血。病者皆从太阳。在寸则吐血。在下泻血。在中 者 芤脉在上。加减栀子汤栀子(四个碎)香鼓(半两)先以水二盏煮栀子仁。至七分入豉。煮三五沸。去滓、 温 服。 芤脉在中。宜泻黄散藿香山栀子仁甘草(各半两)防风(三两)石膏(一两)上咀、水二盏。 煎一 盏。 芤脉在下。宜猪苓汤 猪苓滑石泽泻阿胶(炒各等分)上咀。水二盏。用前味煎至一盏、去滓。后 入 阿胶 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患时淋沥兼疼痛。大作汤丸必自除。 云岐子云∶芤主血凝而不流。凡人之十二经络。以应沟渠。是荣卫气血不散。不能盈满 经络 一云 寸芤积血在胸中。主脉浮。客脉芤。浮芤相合。血积胸中。热之甚也。治之以犀角黄汤 生地黄(二两)黄芩(一两半)黄连(一两)大黄(一两半)上咀。水二盏。 秤一两。 煎 关内逢芤肠里痈。主脉弦。客脉芤。弦芤相合。积血于肠中。是肺先受邪。传入大肠。 当 大黄水蛭(炒裂各半两)虻虫(三钱)上咀、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 、食后温水下。利为度、未利加数服之。 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浓。主脉沉。客脉芤。沉芤相合。积血在下。抵当丸。 抵 桃仁(半两)甘草(二钱半)大黄(一两)桂(三钱)上咀。每服一两。水 二盏。姜 七片 又云上焦有血。先便后血下焦有血。先血后便中焦有血。便血齐作。 三。滑者阳也。主四肢困弊、脚手酸疼、小便赤涩。仲景曰∶卫气前通。小便赤涩。腰 中气 赤芍药柴胡(各一两)枳实大黄黄芩(各半两)甘草(三钱)上咀。每 服一 两。水 滑脉如珠动曰阳。腰中生气透前肠。胫酸只为生寒热大泻三焦必得康。 云岐云∶夫小便赤涩。腰中生气。是命门所生。其脉流利数而疾。宜大承气汤主之。热 多寒 浓朴制(一两)枳实(麸炒)大黄(各半两)芒硝(三钱)上咀。用水一碗。 姜十片。 先 晚 滑脉寸来多呕逆。主脉浮。客脉滑。浮滑相合而为呕。生姜半夏汤主之。有往来寒热 者小 制半夏(一两)茯苓(二两)上咀。每服一两。水二钟。姜七片。煎至一半。去 滓、 食后 关滑胃寒不下食。主脉弦。客脉滑。弦滑相合。引寒入胃。致不能食。春夏平胃散。 秋冬 柴胡黄芩赤芍药(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炙三钱)桂(四钱)上咀。 每服一两 。水二盏。姜七片。煎去滓。温服。 尺部见之脐似水。饮水下焦声沥沥。主脉沉。客脉滑。沉滑相合。寒结膀胱附子四 逆汤 炮附子炮生姜(各半两)白术(一两)甘草(三钱)桂(七钱)上咀。每 服一两。 水二 四。实者阳也。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四肢劳倦实脉寻之举有余。伏阳蒸内致脾虚。食少只缘生胃壅。温和汤药乃痊除。 洁古云∶脾脉本缓。反得客脉实。缓实相合。主胃中有热。故脾气温反实。故不食也。 食少 于胃 藿香叶制半夏(各一两)丁香(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七片。 煎 去滓 云岐曰∶脾受热而反虚。故不能食。温和汤药。乃平胃散是也。 实脉关前胸热甚。主脉浮。客脉实。浮实相合。阳气有余。胸中热、其实在上焦。宜 凉膈 山栀子仁(一两)连翘黄芩(各二两)大黄(半两)薄荷(一两半)上为粗 末。每服 一两 当关切痛中焦任。主脉弦。客脉实。弦实相合。热在胃中。可用调胃承气汤。实在中 焦。 水胜 火也 此二 附子(炮半两)白术(一两)甘草(炙三钱)上咀。每服半两。水一大盏半。 煎至一 钟。 五。弦者阳也。主劳风乏力盗汗多生。手足酸疼。皮毛枯槁。弦脉五脏俱伤。盖木克 土故 弦脉为阳状若弦。四肢更被气相煎。三度解劳方始退。常须固脐下丹田脉如筝弦紧而急。主四肢相煎。木旺土衰。四肢者。辰戌丑未四末也。土位也。固脐丹 田者 为脾 寸部脉紧一条弦。胸中伏痛状绳牵。主脉浮。客脉弦。浮弦相合。胸中急痛。属少阳。 以 关中有弦寒在胃。主客脉俱弦。知木气有余。致寒气大实于胃中。附子理中丸主之。 弦在 下焦停水满丹田。主脉沉。客脉弦。沉弦相合。风寒气有余。下焦停水。术附汤主之。 弦 六。紧者阳也。主风气。此太阳少阳相合。主伏阳上冲。变为狂病。宜黄连泻心汤。 黄连生地黄知母(各半两)黄芩(二两) 甘草(半两)上咀。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服。 紧脉三关数又弦。上来风是正根元。忽然狂语人惊怕。不遇良医不得痊。 洁古云∶此是三阳合病。紧数。太阳也。弦多。少阳阳明也。故实则谵语。云岐曰∶其 脉 紧 生地黄黄芩山栀子仁(各一两)大黄(半两)上咀。水煎一两。以利为度 紧脉关前头里痛。主脉浮。客脉紧。浮紧相合。诸头痛皆属三阳太阳头痛羌活汤 主之 痛。 紧在上焦。 到关切痛无能动。主脉弦。客脉紧。弦紧相合。太阴受邪。脾中切痛。治之以芍药汤。 赤芍药(二两)甘草(半两)桂(三钱)上咀。水煎一两。加生姜七片服。如 实痛加 大黄 隐指寥寥入尺来。缴结绕脐常手捧。主脉沉。客脉紧。沉紧相合。绕脐痛者太阴。与 芍药 桂(一两)芍药炙甘草(各半两)上咀。每服一两,入姜枣煎服。 七。洪者阳也。主头痛。四肢浮热。大肠不通。燥粪结涩。口干。 遍体疼痛。洁古云∶ 者按之实。举之盛。 洪者 证虚 可下 洪脉根元本是阳。遇其季夏自然昌。若逢秋季及冬季。发汗通肠始得凉。 云岐曰∶其脉举按皆盛。本为相火之象。发汗从表里。从表宜麻黄汤。从里宜大承气汤。 麻黄汤 麻黄芍药(各一两)葛根(一两三钱)豉(一百)葱白(三茎)上咀、每 服一 两。水二 诊知其 洪脉关前热在胸。主脉浮。客脉洪。浮洪相合。热结于胸中。凉膈散加减用之。或连 翘汤 连翘(二两)柴胡当归生地黄芍药(各半两)黄芩(一两)大黄(三钱)上 咀。一 到关翻胃几十重。主脉弦。客脉洪。弦洪相合。胃热不停。翻胃衄吐。以酸苦药除之。 或 大黄(比众药减半)葛根黄芩芍药桔梗茯苓本白术甘草(炙各等分) 上 余热 得入 更向尺中还若是。小便赤涩脚酸疼。洁古云∶洪尺。由阴不及阳也。从下至上。先损 肾肝 宜 赤茯苓泽泻(各半两)桑白皮山栀子仁(各一两)上咀。水煎一两。服之得 小便 利为 凡此七表。虽名阳脉。有用热药者何。答曰。阳中有阴故也。通上下中二十一道脉证。 用药 景之 实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