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书名:普济方朝代:明·永乐四年作者:朱橚时间:公元1406年

[卷二百八十二 痈疽门] 总论

    经云。黄帝问于岐伯曰。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涩不行。 血 为 皆 。亦多发痈疽之疾。岐伯曰。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荣卫不行。血气 不通。而热相搏。乃发为痈疽。凡服乳石之人。常须小劳。怡悦神思。夫乳石之气。随开而 行。遇闭而止。止则血脉凝涩。疮疣生焉。或不遂志欲。加之以怫郁。忧愤蓄结。贪咨骄狠 。饥饱劳逸。负恃之变。遂致血气夭结凝固而为病。论云。夫阴阳蕴结。脏腑为之积聚。血 气凝涩。荣卫为之壅滞。阳滞于阴则生痈。阴滞于阳则生疽。痈疽之生。有内有外。内则生 胸腹腑脏之中。外则生肤肉筋骨之表。凡此二毒。发无定处。而有常名。夫壅滞之本者。始 于血老不作汗。肉陈不脱垢。蒸气不能外达。留积遂成内热所为也。夫痈疽之生。脓水之成 。非天降。非地出。盖积微之所成也。凡痈疽疖肿。才萌之时。并须以汤水疏解之。欲治此 疾。先须识别。定其浅深。究其根源。疗之必愈。热发于皮肤之间。是以浮肿根小。至大过 二三寸者为疖也。六脏积热。腾出于外肉之间。其发暴盛肿。皮薄光软。侵展广大为痈也。 五脏风毒积热。切于筋骨。风毒猛暴。初出一头如。形白焦枯。触之应心者疽也。痈 起于六腑。浮达易理。若燎原之火。外溃肤肉。疽生于五脏。沉涩难治。若陶室之燧。内消 骨髓。痈则易治。唯难将息而迟瘥。疽则难疗。易得痊复。疖与痈初生。并宜灸之。为其气 本浮达。以火导其热。令速畅也。疽则宜烙不宜灸。为其气深。须达其源也。及已盛成脓。 慎勿可灸。则须针烙。方能瘥也。凡疮疖生于外。皆由内热所致。当要服药以下之。终须外 疗以求瘥。服药所以助疗法也。夫疗痈疽。须以汤液疏其内。针烙疏其外。然则痈疽有虚有 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实热者易疗。虚寒邪热多者难愈。肿起坚硬脓稠者为实。肿下 软漫脓稀者为虚。盖病者多为方法。而无次序。临时怆惶。何能识别此疾浅深。是以毙也。 凡痈疽瘰。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经云。气宿于经络。与血俱涩而不行。壅结为 痈。不言热之所作而后痈者。此乃因喜怒忧思有所郁而成也。此属内因。又有热被风冷搏之 。血脉凝滞不行。热气壅结而成。亦有阴虚。阳气凑袭。寒化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此属 外因。寒热风湿所伤而成也。又服丹石及炙爆酒面。温床浓被所致。或尽力房室。精虚气 所致者。此属不内外因所伤而成之也。如是但阴阳不平。有所壅结。皆成痈疽。而此二毒发 无定处。当以脉别之。浮洪滑数则为阳。微沉缓涩则为阴。阴则热治。阳则冷治。 痈疽之疾。有二十余证。发、痼发、石发、同KT发、蜂窠发、莲子发椒眼发连珠发竟体发、有肠痈内发、脑发、背眉发腮颔发肺痈肾痈乳痈脐痈。臀发、 腿发。外有手发、足发、穿当发、须发、瓜瓤发。大率随病浅深。分证内外。便行施治。不 可迟缓。毋致孔洪。方为妙手。凡痈疽始作。便有发热恶寒。或有痛处。脉浮而紧。是欲为 痈疽。非伤寒之候也。经言五脏不调致疽。六腑不和生痈。一曰疽。急者二三日杀人。缓 者十余日杀人。二曰痈疽。急者十余日杀人。缓者一月死。三曰缓疽。急者一年杀人。缓者 数年。四曰水疽。所发多在手足。数年犹可疗。疽者数十种。其要如此。于氏法。痈之疾所 发缓地不杀人。所发若在险地。宜令即外消。一为脑户。二为舌本。三为悬雍。四为喉节。 五为明脉。六为五脏俞。七为五脏系。八为两乳。九为心鸠尾。十为两手鱼。十一为肠屈之 间。十二为小道之后。十三为九孔。十四为两肠。十五为神主之舍。凡十五处不可伤。而 况于痈乎。若痈发此地。遇良医能不及大脓者可救。至大脓。害及矣。黄帝曰。愿闻痈疽之 形与其期日。岐伯曰。痈疽之极十八种。痈疽发咽。名曰猛疽。猛疽不疗。则血化为脓。脓 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脓者。泻已则含豕膏。勿冷食三日而已。一云勿食。发于股胫。名 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急疗三十日死(髀内曰股。股外曰髀。膝上。股下。 骨称曰股也)。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疾也。灸之其状大。痈脓。治之其中。乃 有生肉大如赤小豆。疗之方、锉连翘草及根各一斤。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取三升。则强饮。 浓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发于尻者。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疗之。不疗三十日死。 发于胫者。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疗之。不疗害人。发于足上下者。名曰四淫。其状大 如痈。不急疗百日死。又发于肩及者。名曰疵痈。其状赤黑。急疗之。此令人汗出至足。 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逆之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也。不出可益壮。又石痈者。始发皮 际相亲。着赤头。不甚坚。微痛热。热渐自歇。便坚如石。故谓之石痈难消。又不易可。得 自热。纵愈、皆百余日也。又发痈两头牵。而旁推无根者。又不痛。结筋非痈也。发痈状如 蛇。虽极大此肉瘤非痈也。肿一寸至三寸疖也。三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一尺 至三尺。名曰竟体疽。肿成。脓九孔皆出。诸气愤郁不遂志欲者。多发此疾。痈及疽、血瘤、 鼠 疗之用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 缨。急疗之。(太素经曰。颈前曰缨)。发于股阴者。名曰赤施。不急疗六十日死。在两股之 内不可疗。一云六十日死。发于膝者。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之死 。须其柔色异。乃石之者生(冷不熨之。柔乃破之。准例破之也)。又诸痈肿之发于节而相 应 日死 其输。 从小指井疽。状如 又发于足 死。又发 死后出 熏肝肺 上肉微起 者。心疽也 疽也。肉微起 脾疽也。上肉 痛者。肾疽也。 疽也。上肉微起者 疽也。上肉微起者 焦疽也。上肉微起 关元隐隐而痛者。 其人所募。根据此 之。背面九处不可患疮。第一入发际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项颈节。第三为崇骨。第四大 椎第 九膂 四当 为喉 凡患人目中。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者。一脉一年死。二脉二年死。若脉下者。药之必瘥。 又曰 及连 夫痈疽破溃。其形状有逆有顺。眼白睛黑而眼小。一恶也。不能下食。纳药而呕。食不 知味 黑 涩。 陷 悸。 语声 恶见 病者脉数。身无热证。反淅淅恶寒。若有痛处。皆发其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上。 若 证 其他根据四节八事次序。便推三因以用其药。未有不全济也。诊其脉浮数而洪紧者。其疮肿 作。当身热烦渴。饮食知味。此乃六腑不和。大则为痈。小则为疖。其势虽急。投以凉剂。 亦多全活。诊其脉沉细而伏。或沉紧而数。初发之疮甚微。或无疮头。身不发热内燥。体 重烦疼。情绪不乐。胸膈痞闷。食不知味。或恶闻食气。此五脏不调为疽属阴。盖痈疖则属 腑。故发之浮而浅。其势虽急。而作毒缓。疽则属脏。毒瓦斯内蓄之深。势虽缓而反急。若疮 疽之人。脓血大泄。脉滑数者难治也。凡脓多。或如清泔。脉滑大散。寒热发渴者。治之 无功也。若患肺痈者。咳嗽脓血。脉见洪滑。治之难痊矣。大凡诊脉见浮数。应当发热。而 反恶寒。虽头项拘急四肢烦痛。或复战栗渴甚者。但有痛处。欲发疮肿也。脉洪大者。疮 疽之病进也。如疮疽结脓未成者。宜下之。肿溃之后。脉见洪大则难治。若自利者。不可救 治也。仲景曰。脉数不时见。则生恶疮也。又曰。肺脉俱数。则生疮也。诊诸脉洪数者。里 欲有脓结也。疮肿脓溃之后。而烦痛尚未痊退者。诊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也。以其正气虚而 邪气实也。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若瘰结肿。诊得牢脉者 。不可内消也。疮疽之人得实脉。宜急下之。以其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弦洪相搏。外紧内 热。欲发疮疽也。疮肿溃后。得涩脉无妨也。疮肿脉短。真气短也。疮肿之病。脉来细而沉 时直者。里虚而欲变证也。溃后脉数而匀举。自瘥也。凡诸疮肿溃后。其脉涩迟缓者皆易愈 。以其脉候相应。是有胃气也。疮肿得沉脉邪气沉。疮肿脉虚。宜托里和气养血也。疮肿得 软脉。补虚排脓托里。大抵疮家沉迟濡弱。皆宜托里。疮肿脉促。宜急下之。大凡疮肿之病 。脉促结者难治。而况见代脉乎。凡疮疽肿大。按之乃痛者脓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脓浅也。 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若按之即复者有脓也。不复者无脓也。必是水也。若发肿都软而 不痛者血瘤也。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也。结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 脓。此是寒热所为也。留积经久。极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必多成。凡疗痈疽以手掩 其上。大热者脓成自软也。若其上薄皮剥起者脓浅也。其肿不甚热者。脓未成也。若患瘰 结核。寒热发渴。经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黄。被热上蒸已成脓也。至于脏腑肠胃。内疮内 疽。其疾隐而不见。目既不见。手不能近。可以诊其脉而辨之。有患胃脘痈者。当候胃脉人迎者胃脉也。其脉沉细者。气逆则甚。甚则热聚胃口而不行。胃脘而为痈也。若其脉洪数 者。脓已成也。设脉迟紧。虽脓未就。已有瘀血也。急宜治之。不尔则邪毒内攻。腐烂肠胃 。不可救矣。肺痈疾初萌则可救。脓已成则必死。不可不慎也。久咳脓如粳米粥者不治。呕 脓而止者自愈也。或绕脐生疮。而脓从疮出者。或有出脐中者。惟大便下脓血者自愈也。 痈疽发背。俗以肿痕所至为晕。非真晕也。晕生于疮口之旁。如红筋之状。才见晕则非美证 矣。一晕二晕以至三晕。尚可措手。若四晕五晕。是脏腑蕴受锐毒。断断难医。 凡五子日夜半。五丑日鸡鸣。五寅日平旦。五卯日日出。五辰日食时。五巳日禺中。五午日 日中。五未日日。五申日晡时。五酉日日入。五戌日黄昏。五亥日人定。此日时遇疾发 者。皆不起也。 夫治痈疽发背、发脑、发鬓、发须、发颐、发肋、发腰、发腿。或发于四肢。或妇人乳 痈。 竖臂 则。 着地 背。 节。 两 疽 滞 诸 则 又法初觉背有点白粒并赤肿。先从背脊骨二椎下陷中两旁。相去同身寸各一寸五分。 名热 掌横 其 以 复 浓 灼 刺 或处于僻乡。无药可赎。或居贫乏。无力可得。不问贫富贵贱。均可施治。但头上疮及项以 上见疮。不可就疮项上轻易灸之。反生大祸。但可以骑竹马取穴法。及足三里穴灸之。多获 其效。 凡蒜饼上灸者。本草名葫。又名蒜。味辛温有毒。主散痈肿。不宜多食。然假火势以行 药力 溃。 灸痈疽发背。其灸法正在不痛者灸至痛。痛者灸至不痛。或有灸而痒者。大抵初灸即痛。 毒 而 痛 知 若诸疮经久不瘥变成者。宜用硫黄灸法。其法硫黄一块。可疮口大小安之。别取少许 硫黄 土饼 浓二 许大 之。 之。 凡发背皆发出自肠胃。流入五脏。仕流多香港脚为主。或有先服乳石。并热肉面。房室过 度。 后方 憎 亦一点白。四边赤色。渐胤长大。成杯盏并碗许大。四边生饭疤。小小疮如粟米许大。亦时 时抽掣痛。此两状皆是死病。十日内堪医。十日以外不济。就中冬月得此病。即延得三五日 。其发背初觉。即须当头灸二十一壮。如杯许大即五花灸之。各二十一壮。即服牛蒡子、栝 蒌、葛粉。第二服犀角汤泻之。不然服犀角丸亦得大效也。忌梨、鲤鱼、面、酒、肉浆、水 粥。 凡痈疽发背。初生如黍粟粒许。或痒或痛。觉似有即用汤水淋射。兼贴药之。经一两 日 肿 若只 来。 新者 白焦 灸三 内 头维(在额角发际本神旁一寸)。承光(在头上五处穴后二寸半)。神庭(在发际直鼻上)。 承泣 中)。脑 项后发际耳前动脉是也) 脐下二寸。女子禁 溪旁一寸五分)。以 注射。并用诸药 大抵膏粱之人。既得斯疾。于心有慊。一毫冷药。断不肯服。医者又不执术。只得循情。首 以十宣散投合其意。便以膏药敷贴于外。殊不知毒瓦斯方盛之时。外被敷药闭其毫孔。内服温 药助其毒瓦斯。致令热毒之气。无路发越。内攻脏腑。倾人性命。急如反掌。古人云。痈疮未 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断不可用。痈疮已破。脏腑已亏。一毫冷药。亦不可用。此先后 之要诀也。 内托散(又名万金散。又名曰托里散)。五香连翘汤沉麝汤。甚者追毒丹(又名神仙 万病解 气不伤 干。大 热拔毒 泻。皆 国老膏 之需。 凡痈疽始作。皆须以大黄等药。极转利之。既利之后。病患当自知之。勿以困苦为念。 若曰 哉。 之。 不学 一初觉得背疽之疾。便合服内托散。又名乳香万金散。后来方免变证。口舌无疮。此药 但可 一即合继服五香连翘汤。此药如大便宽快。内热既退。即合住服。若一二日之后。大便 再闭 一疽破后。多服排脓内补散。无呕逆用酒调下。有呕逆木香汤下。又若痈疽破后。当终 始服 一痈疽初作之时。便要着艾。既灸之后。便宜用麦饭石膏。四围涂敷。以护其根脚。不 可使 口 痈疽才破有口。便合用猪蹄汤洗。其初连日洗。五日后间日洗。欲安之际。三日一洗。 一痈疽既破。脓血溃多。五七日后。方可用神异膏贴。若根脚小。五日后贴。如阔大。 须七 一痈口将收之际。最忌用急涩敛口之药。只宜用神异膏贴。多见昧者。破此一段不过。 病者 痈疽将安之际。宜多服加味十全汤。以补其气血。庶使肌肉易生故也。 一前后病疽之人。多是先发渴而后背疽作。或有背疽安而后发渴疾。因此不救者甚多。 若有 不问 生长 一前方须是居于州县。及有力之家。方得及之。若居僻乡及无力之人。只可用鹭鸶藤酒。 一 难 一呕逆有二证。一证谓初发时。不曾服内托散。伏热在心。一证有气虚脾气不正而呕。 当 内 早晨宜服嘉禾散。如有寒热。宜服家传不换金正气散。仍五更初。兼服山药丸以补肾。 凡疮家皆用宣利。去其毒根。荡涤陈。假如神仙追毒丸六味车螯散、五香连翘汤、千 金漏芦汤。用药无过此法。更当详辨禀赋强弱。临时加减。大抵治疮要法。须是脏腑坚而不 秘 液耗。便秘不利。精神昏浊。服之必安。可以类推。凡疮溃之后。尚觉虚热。可与五香汤内 加犀角末黄人参之类。如大便秘小便赤。可与五香汤加大黄、朴硝。 大抵痈疽。不可舍五香汤。假如治疮。温药必有桂。以通血脉。疏理不足。宣导百药。 冷药 一 透 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多因荣气不从。逆于肉理。郁聚为脓。稍得香味。血 行气 因而 美。 凡痈疽之疾。初服头药失序。或不曾服内托散。又无药宣得内毒。致令热毒冲心经。咽 喉口 而生 又宜 其脓 薪救火。如用平补之药。肾 医无策。愚云。昔尝闻一名医 复合。遇肾开时。进一服平补 山药丸。所用皆平补肾气。全 如法而服药。三日而医者诊 以为不可治。若有人痼冷虚 如是病患气弱。不进饮食。合服嘉禾散。如购到现成散子。每五两宜加人参、丁香、木 香、 欲饮 况 服他药无效。猝于后用之。而病患方能进食。自此以后。遇早晨住服他药。必进嘉禾散一服 。疾安而后已。 夫疮肿之生于外者。由热毒之气。蕴结于内也。盖肿于外有生头者。有漫肿者。有皮浓 者。 干换 头者 其热 理。 贴 驱逐邪毒。复入于内。归于肝心。十死八九矣。大抵敷贴之药。欲消散肿毒。血脉疏通。 寒 或 未干 肉。 即 济生方嵇论治法云。金人大定间。有遇异人传狗宝丸。得之者以献之伪主。其后嵇乃事 伪朝 为第 而解 外有 许加 解毒 疮溃 以 换 即 痈发背者。皮薄肿高。多有椒眼数十粒。疽发背者。皮肤顽硬。状如牛颈之皮。二证皆 宜灼 分许 调治 亦 凡疗痈疽。用针灸点烙。其功甚大。尝有一妇病痈。在背之左。高硕而热。未破之间。 有医 法。 恐 恐 若 宜 是 百 熟 予见人烙疮者甚多。用尖针烙者不得法。用平圆头者甚妙。盖要孔穴通透。尖针头细。其口 易合。徒尔吓人。针出复合。未必为功。惟用平圆如锁衡纬铤之类乃妙。即烙得通。不得治 者便用法敷之。不能保养。疮口必再合。口合则不能必其效。用牛膝根之法亦为妙也。治痈 疖不问老幼少壮。初发痈肿。急用蜞针。亦是开门放出毒瓦斯之一端也。疗痈疽诸般疮疖。欲 愈必痒。及疗肾脏湿痒妙方。盐之功用甚着。予一日髀上生一疖。以火烙之作效。数日疮口 欲合。四边痒甚不可忍。令人以绢帛蘸汤熨洗甚快。快定复痒。再熨再痒。三熨觉倦。医者 云。凡洗熨最损人气血。每见病疽之后。被洗熨随至眩绝。是时予痒并作。医者取盐一撮。 于四缘遍擦。便觉疮内外清凉。少定、作一般美快。更不复痒。嗣后偶灸疮临可。作金樱子 痒甚。取盐擦之。其效如初。痒甚则重擦。随其轻重。不觉损人。盐入疮口。亦无妨害。嗣 后身体或有痒处。亦以盐擦。随即除去。且复佳甚。世人多有于疮疖初发时。用油盐擦之令 热。遂结聚不成。亦此意也。疖初发时。取五更未语之唾。以手潜抹。亦是一法。肾脏湿痒 。无药可治。亦用盐擦得效。此亲试也。 夫痈疽者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者宜针烙。脓未盛以前。不可不以诸药贴救疗。以安 病 溃。 无不 膏 或过时不针。即反攻于内。内既溃败。欲望其生。岂可得乎。则针烙取瘥。实为良法。疑而 不决。为必死之患。或隐讳此疾。或惧痛不针。此神夺其识。死期将至。痈则皮薄宜针。疽 则皮浓宜烙。古法无烙。惟有针刺。烙即火也。亦谓之燔针劫刺。以其有劫病之功也。今用 烙法多瘥。殊隐妙。于铁针法本用铍针。烙法当用火针。似火箸磨头令尖如枣核。围滑。用 灯焰烧。须臾火作炬。数蘸油烧令赤。皆须近下面烙之。一烙不透。即再烙之令透。若其攻 稍广。即须散烙数处。并令透则气疏达。脓水易出。不假按抑。实者捻发为。虚者以纸为 。涂引脓膏药之。兼以膏药贴之。常使开润。勿令急燥。若其人羸瘠。勿顿出脓。 徐徐 愈。 生头 气不 软而 凡治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盛色赤者。宜用水角陷下肉色不变。软漫脓稀者。 不 此坑 背下 腰 被水 日或 水角 肉坚 人烦 角法 余铺 今之名外科者。多是胶柱。不善变通。立性粗率。惟以针刀为快。始用毒药涂搽其外。 内施 愈亏 者 堪。 寒 患者忌作劳叫怒。嗜欲饮食。如干湿面。炙爆煎炒。腌藏法酒。生冷滞腻。牛羊鸡鹅鱼。 并 并 气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