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书名:普济方朝代:明·永乐四年作者:朱橚时间:公元1406年

[卷一百十九 积热痼冷门] 总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夫人一身不外乎阴阳气血相与流通焉耳。如阴阳得 其平则疾不生。阴阳偏胜则为痼冷积热之患也。所谓痼冷者。阴阳沉痼而不解也。积热者。 阳毒蕴积而不散也。故阴偏胜则偏而为痼冷。阳偏胜则偏而为积热。古贤云。偏胜则有偏害。 偏害则致偏绝。不可不察也。大抵真阳既弱。胃气不温。复啖生冷冰雪以益其寒。阴于内 阳不能胜。遂致呕吐涎沫。畏冷憎寒。手足厥逆。饮食不化。大腑洞泄小便频数。此皆阴 偏胜而为痼冷之证也。其或阴血既衰。三焦已燥。复饵酒炙丹石以助其热。阳炽于内阴不能 制 为积热之证也。施治之法。冷者热之。热者冷之。痼者解之。积者散之。使阴阳各得其平。 则二者无偏胜之患矣。五常政大论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 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夫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者有三。大热在身。只用黄、 人参甘草。此三味者皆甘温。虽表里皆热。躁发于内扪而肌热于外。能和之汗自出而解矣 。此温能除大热之至理。一也。热极生风。及左迁入地。补母以虚其子。使天道右迁顺行 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况大热在上。大寒必伏于内。温能退寒以助地气。地气者。在 人乃胃之生气。使正气旺。三也。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者何也。此亦有三。北方之人为大寒所 伤。其足肿胀。乃寒胜则浮使之然也。若火炙汤浴必脱毛见骨。以新汲凉水浴之。少时见完 复矣。更有大寒冻其面或耳。若近火汤浴必脱皮成疮。须先于凉房处停止少时。以温手烙熨 必能完复。此凉而行之。除其大寒之理。一也。大寒之气必令母实。乃地道左迁入肺逆行于 天。以凉药投之。使天道右迁而顺天令。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况大寒在外。其大热 伏于地下者。乃三焦包络天真元气所居之根蒂也。热伏于中。元气必伤。在人之身乃胃也。 以凉药和之。则元气充实而不伤。三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