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书名:本草纲目朝代:明·万历六年作者:李时珍时间:公元1578年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牡丹

    (《本经中品

【释名】鼠姑(《本经》)、鹿韭(《本经》)、百两金(《唐本》)、木芍药(《纲目》)、 花王。时珍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 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 药为花相。欧阳修《花谱》所载,凡三十余种。其名或以地,或以人,或以色,或以异,详 见本书。 【集解】《别录》曰∶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 恭曰∶生汉中、剑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圆绿,冬实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 药,肉白皮丹。土人谓之百两金,长安谓之吴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异于此,别有臊气 也。 炳曰∶今出合州者佳,和州、宣州者并良。白者补,赤者利。 大明曰∶此便是牡丹花根也。巴、蜀、渝、合州者上,海盐者次之。 颂曰∶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黄紫红白数色。此当是山牡丹, 其茎梗枯燥,黑白色。二月于梗上生苗叶,三月开花。其花叶与人家所种者相似,但花瓣止 五六叶尔。五月结子黑色,如鸡头子大。根黄白色,可长五七寸,大如笔管。近世人多贵重, 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 可用此,绝无力也。 宗曰∶牡丹花亦有绯者、深碧色者。惟山中单叶花红者,根皮入药为佳。市人或以枝 梗皮充之,尤谬。 时珍曰∶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入药。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气味不纯,不可用。 《花谱》载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土人取以为薪,其根入药尤妙。 凡栽花者,根下着白蔹末辟虫,穴中硫黄杀蠹,以乌贼骨针其树必枯,此物性,亦不可不 知也。
    根皮
     【修治】曰∶凡采得根晒干,以铜刀劈破去骨,锉如大豆许,用清酒拌蒸,从巳至未, 晒干用。

【气味】辛,寒,无毒。《别录》曰∶苦,微寒。普曰∶神农岐伯∶辛。雷公桐君∶ 苦,无毒。黄帝∶苦,有毒。 好古曰∶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经。 之才∶畏贝母大黄菟丝子。大明曰∶忌蒜、胡荽,伏砒。

【主治】寒热中风螈,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本经》)。 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癞疾(《别录》)。久服轻身益寿(吴普)。治冷气, 散诸痛,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甄权)。通关血脉,排脓,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 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大明)。治神志不足,无汗骨蒸衄血吐血元素)。 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

【发明】元素曰∶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花为阴,成实也。 丹者赤色,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四物汤加之,治妇人骨蒸。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阴、 足少阴,故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故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阴 ,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肾气丸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肠胃积血,及吐血、衄血 ,必用之药,故犀角地黄汤用之。 杲曰∶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时珍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 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胜也。此 乃千载秘奥,人所不知,今为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附方】旧三,新三。 疝偏坠气胀不能动者。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酒服二钱,甚效。(《千金方》) 辨疑》) 伤损瘀血∶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枚(熬过同捣末。)每旦温酒服方寸匕,血当化为 水下。(《贞元广利方》) 金方》) 解中蛊毒∶牡丹根捣末,服一钱匕,日三服。(《外台秘要》) 【附录】鼠姑《别录》曰∶味苦,平,无毒。主咳逆上气,寒热鼠,恶疮邪气。一 名,生丹水。弘景曰∶今人不识,而牡丹一名鼠姑,鼠妇亦名鼠姑,未知孰是?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