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书名:本草纲目朝代:明·万历六年作者:李时珍时间:公元1578年

[谷部第二十三卷 谷之二] 粱

    (《别录》中品) 【校正】《别录》中品有青粱米黄粱米白粱米,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 名,皆各执己见也。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 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呼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今世俗称粟 中之大穗长芒,粗粒而有红毛、白毛、黄毛之品者,即粱也。黄、白、青、赤,亦随色命名 耳。郭义恭《广志》有解粱、贝粱、辽东赤粱之名,乃因地命名也。 【集解】弘景曰∶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耳。胜之云∶粱是秫粟, 则不尔也。黄粱出青、冀州,东间不见有。白粱处处有之,襄阳竹根者为佳。青粱江东少有。 又汉中一种粱,粒如粟而皮黑可食,酿酒甚消玉。 恭曰∶粱虽粟类,细论则别。黄粱出蜀、汉、商、浙间,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 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胜于诸粱,人号竹根黄。陶以竹根为白粱,非矣。白粱穗 大多毛且长,而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亚于黄粱。青粱谷穗有毛 而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其粒似青稞而少粗,早熟而收薄。夏月食之,极为清凉 。但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作饧清白,胜于余米。 颂曰∶粱者,粟类也。粟虽粒细而功用则无别也。今汴、洛、河、陕间多种白粱,而青 、黄稀有,因其损地力而斩获少也。 宗曰∶黄粱、白粱,西洛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不甚相宜。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