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书名:本草纲目朝代:明·万历六年作者:李时珍时间:公元1578年

[虫部第四十二卷 虫之四] 蜗牛

    (瓜、娲、涡三音。《别录》中品

【释名】蠡牛(蠡音螺。《药性》)、 山蜗(弘景)、蜗螺 弘景曰∶蜗牛,山蜗也。形似瓜字,有角如牛,故名。《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是矣。 时珍曰∶其头偏戾如,其形盘旋如涡。故有娲、涡二者,不独如瓜字而已。其行延引 ,故曰蜒蚰。《尔雅》谓之蠃。孙炎注云∶以其负蠃壳而行, 【集解】 弘景曰∶蜗牛生山中及人家。头形如蛞蝓,但背负壳耳。 大明曰∶此即负壳蜒蚰也。 保升曰∶蜗牛生池泽草树间。形似小螺,白色。头有四黑角,行则头出,惊则首尾俱缩 入壳中。 颂曰∶凡用蜗牛,以形圆而大者为胜。久雨乍晴,竹林池沼间多有之。其城墙阴处,一 种扁而小者,无力,不堪用。 时珍曰∶蜗身有涎,能制蜈、蝎。夏热则自悬叶下,往往升高,涎枯则自死也。
    蜗牛
    

气味】咸,寒,有小毒。畏盐。

【主治】贼风僻,跌,大肠下脱肛,筋急惊痫(《别录》) 权)。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 毒,研烂涂之(时珍)

【发明】 颂曰∶入婴孩药最胜。 时珍曰∶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耳。 【附方】旧三,新二十。 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 大肠脱肛∶《圣惠》∶治大肠久积虚冷,每因大便脱肛。用蜗牛一两,烧灰,猪脂和敷, 立缩。又治上证及痢后脱肛。用干蜗 水一盏,煎半盏调服。日三。 蜗牛一枚, 盏,汤瓶中封一夜,取涎水,入真蛤粉旋调,扫敷疮上。日十余度,热痛止则疮便愈。(《集 验方》)瘰未溃∶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之。(危氏)瘰已溃∶蜗牛 烧研,轻粉少许,用猪脊髓调,敷之。(危氏方)。喉痹肿塞∶用蜗牛绵裹,水浸含咽,须臾 立通。又用蜗牛七枚,白梅肉三枚,研烂。绵裹含咽,立效。(《圣惠方》)喉风肿痛∶端午 日午时,取蜒蚰十余条,同盐三、四个,小瓶内封固,俟化成水,收水点之。(唐氏)喉塞 口 噤∶蜒蚰(炙)二七枚,白梅肉(炒)二七枚,白矾半生半烧)二钱。研为末。每水调半 钱服, 得吐立通。(《圣济总录》)耳腮肿及喉下诸肿∶用蜗牛同面研,敷之。面上毒疮初起者∶ 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捣,涂纸上贴之,即退。纸上留一小孔出气。此乃凌汉章 秘传极效方也。(谈野翁《试验方》)。赤白翳膜∶生蜗牛一枚,捣丹砂末于内,火上炙沸, 以绵染汁敷中,日二。(《圣惠方》)鼻血不止∶蜗牛(爆干)一枚,乌贼骨半钱,研末吹 之。 (《圣济总录》)撮口脐风∶乃胎热也。用蜗牛五枚去壳,研汁涂口,取效乃止。又方∶用蜗 牛十枚,(去壳,研烂),入莳萝末半分,研匀,涂之,取效,甚良。滴耳聋闭∶蜗牛膏∶用 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为末,瓷盒盛之,火赤,研末,入片脑一字。每以油 调一字,滴入耳中。无不愈者。(并《圣惠方》)蚰蜒入耳∶蜗牛椎烂,置于耳边,即出也。 (《瑞竹堂方》)染须方∶用蜒蚰四十九条,以京墨水养之三日,埋马屎中一月,取出,以白 丝头试之,如即黑到尾,再入马屎中埋七日,再取试之,性缓乃以捻须,庶不致黑皮肤也。 (《普济方》)消渴引饮不止∶崔元亮《海上方》∶用蜗牛十四枚(形圆而大者),以水三合, 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不过三剂愈。《圣济总录》∶用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 根白
    蜗壳
    

【主治】一切疳疾(颂)。 【附方】旧二,新一。 一切疳疾∶用自死蜗壳七枚(皮薄,色黄白者)洗净,不得少有尘滓,日干,内酥蜜于 壳中。 以瓷盏盛之,纸糊盏面,置炊饭上蒸之。下时,即坐甑中,仍装饭又蒸,饭熟取出,研如 水淀。渐渐与吃,一日令尽,取效止。(韦丹方) 之,良。(《圣惠》)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