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书名:本草纲目朝代:明·万历六年作者:李时珍时间:公元1578年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柘

    (宋《嘉》)

【释名】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柘宜山石,柞宜山阜。柘之 【集解】宗曰∶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其叶可饲蚕,曰柘蚕,然叶硬,不及桑叶。 入药以无刺者良。 时珍曰∶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浓,团而有尖。其叶饲蚕,取丝作 琴瑟,清响胜常。《尔雅》所谓棘茧,即此蚕也。《考工记》云∶弓人取材以柘为上。其实状 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隹子(隹音锥)。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相感志》 云∶柘木以酒醋调矿灰涂之,一宿则作间道乌木纹。物性相伏也。 木白皮、东行根白皮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大明)。煮汁酿酒服,主风虚耳聋,补劳损虚羸,腰 肾冷,梦与人交接泄精者(藏器)。

【发明】时珍曰∶柘能通肾气,故《圣惠方》治耳鸣耳聋一、二十年者,有柘根酒。用 柘根二十斤,菖蒲五斗,各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故铁二十斤,赤,以水五斗,浸取清, 合水一石五斗;用米二石,曲二斗,如常酿酒成。用真磁石三斤为末,浸酒中三宿。日夜饮 之,取小醉而眠。闻人声乃止。 【附方】新二。 飞丝入目∶柘浆点之,以绵蘸水拭去。(《医学纲目》)。 洗目令明∶柘木煎汤,按日温洗,自寅至亥乃止,无不效者。正月初二,二月初二,三 月不洗,四月初五,五月十五,六月十一,七月初七,八月初二,九月初二,十月十九,十 一月不洗,十二月十四日。徐神翁方也。(《海上方》)。 小儿鹅口重舌∶柘根五斤(锉),水五升,煮二升,去滓,煎取五合,频涂之。无根, 弓材亦可。(《千金方》) 柘黄见菜部木耳
    奴柘
    (《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江南山野。似柘,节有刺,冬不凋。 时珍曰∶此树似柘而小,有刺。叶亦如柞叶而小,可饲蚕。
    刺
    

【气味】苦,小温,无毒。

【主治】老妇血瘕,男子癖闷痞。取刺和三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 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藏器)。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