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书名:本草纲目朝代:明·万历六年作者:李时珍时间:公元1578年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兰草

    (《本经上品

【释名】(音闲)、水香(《本经》)、香水兰(《开宝》)、女兰(《纲目》)、香草(《纲 目》)、燕尾香(《开宝》)、大泽兰(《炮炙论》)、煎泽草(弘景)、兰泽草(《唐本》)、省 头草(《纲目》)、都梁香(李当之)、孩儿菊(《纲目》)、千金草。 志曰∶叶似马兰,故名兰草。其叶有歧,俗呼燕尾香。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 水兰。藏器曰∶兰草生泽畔,妇人和油泽头,故云兰泽。盛弘之《荆州记》云∶都梁有山, 下 时珍曰∶都梁即今之武冈州也,又临淮盱眙县亦有都梁山,产此香。兰乃香草,能辟不 祥。陆玑《诗疏》言∶郑俗,三月男女秉于水际,以自祓除。盖兰以阑之,以闲之,其 义一也。《淮南子》云∶男子种兰,美而不芳。则兰须女子种之,女兰之名,或因乎此。其 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则女兰、孩菊之名,又或以此也。《唐瑶经验方》言∶江南人 家种之,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故名省头草。其说正合煎泽之义。古人兰蕙皆称香草, 如零陵香草、都梁香草。后人省之,通呼为香草尔。近世但知兰花,不知兰草。惟虚谷方回 考订,极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其说可据。详下正误。 【集解】《别录》曰∶兰草生太吴池泽,四月、五月采。 弘景曰∶方药俗人并不识用。太吴应是吴国太伯所居,故呼太吴。今东间有煎泽草,名 兰香,或者此也。李当之云∶是今人所种都梁香草也。泽兰亦名都梁香。 恭曰∶兰即兰泽香草也。圆茎紫萼,八月花白。俗名兰香,煮以洗浴。生溪涧水旁,人 间亦多种之,以饰庭池。陶所引煎泽草、都梁香者是也,而不能的识。 保升曰∶生下湿地,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 藏器曰∶兰草、泽兰二物同名,陶不能知,苏亦浪别。兰草生泽畔,叶光润,阴小紫, 五月、六月采阴干,即都梁香也。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茎方节紫,初采微辛,干之亦 辛。苏云八月花白者,即泽兰也,以注兰草,殊误矣。 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 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岐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 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而佩之,八、九月后渐老,高者三四尺,开花成穗,如鸡苏花, 红白色,中有细子。雷《炮炙论》所谓大泽兰,即兰草也;小泽兰,即泽兰也。《礼记》 佩兰,《楚辞》纫秋兰以为佩,《西京杂记》载汉时池苑种兰以降神,或杂粉藏衣书中辟 蠹者,皆此二兰也。今吴人莳之,呼为香草,夏月刈取,以酒油洒制,缠作把子,货为头泽 佩带,与《别录》所出太吴之文正相符合。诸家不知二兰乃一物二种,但功用有气血之分, 故无定指,惟寇氏、朱氏之误尤甚,故考证于下。或云家莳者为兰草,野生者为泽兰,亦通。 【正误】寇宗曰∶兰草诸家之说异同,乃未的识,故无定论。今江陵、鼎、澧州山谷 之间颇有之,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 青。花黄绿色,中间瓣上有细紫点。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开时满室 尽香,与他花香又别。 朱震亨曰∶兰叶禀金水之气而似有火,人知其花香之贵,而不知其叶有药方。盖其叶能 散久积陈郁之气甚有力,即今之栽置座右者。 时珍曰∶二氏所说,乃近世所谓兰花,非古之兰草也。兰有数种,兰草、泽兰生水旁, 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与三兰迥别。兰花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 生福建者,叶如菅茅而秋花。黄山谷所谓一干一花为兰,一干数花为蕙者,盖因不识兰草、 蕙草,遂以兰花强生分别也。兰草与泽兰同类,故陆玑言∶兰似泽兰,但广而长节。《离骚》 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郑诗》言∶士女秉;应劭《风俗通》言∶ 尚书奏事,怀香握兰。《礼记》言∶诸侯贽薰,大夫贽兰。《汉书》言∶兰以香自烧也。若夫 兰花,有叶无枝,可玩而不可纫佩藉浴秉握膏焚。故朱子《离骚辨证》言∶古之香草必花叶 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 古人所指甚明。古之兰似泽兰,而蕙即今之零陵香。今之似茅而花有两种者,不知何时误也? 熊太古《冀越集》言∶世俗之兰,生于深山穷谷,决非古时水泽之兰也。《遁斋闲览》言∶ 楚骚之兰,或以为都梁香,或以为泽兰,或以为猗兰,当以泽兰为正。今人所种如麦门冬者, 名幽兰,非真兰也。故陈止斋着《盗兰说》以讥之。方虚谷《订兰说》言∶古之兰草,即今 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今之所谓兰,其叶如茅而嫩者,根名土续断,因花馥郁,故得兰 名也。杨升庵云∶世以如蒲萱者为兰,九畹之受诬久矣。又吴草庐有《兰说》甚详,云兰为 医经上品之药,有枝有茎,草之植者也。今所谓兰,无枝无茎,因黄山谷称之,世遂谬指为 《离骚》之兰。寇氏《本草》亦溺于俗,反疑旧说为非。夫医经为实用,岂可误哉?今之兰 ,果可利水杀蛊而除痰癖乎?其种盛于闽,朱子乃闽人,岂不识其土产而反辨析如此?世俗 至今犹以非兰为兰,何其惑之难解也?呜呼!观诸儒之明析如此,则寇、朱二氏之误可知, 而医家用兰草者当不复疑矣。
    叶
     【修治】见泽兰下。

气味】辛,平,无毒。杲曰∶甘、寒。

【主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本经》)。除胸中痰 癖(《别录》)。生血,调气,养营(雷)。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李 杲)。煮水,浴风病(马志)。消痈肿,调月经。煎水,解中牛马毒(时珍)。主恶气,香泽 可作膏涂发(藏器)。

【发明】时珍曰∶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 ,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云∶辛能 发散故也。李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详见泽兰下。又此草浸油涂发,去风 垢,令香润。《史记》所谓罗襦襟解,微闻香泽者是也。崔实《四时月令》作香泽法∶用清 油浸兰香、藿香、鸡舌香、苜蓿叶四种,以新绵裹,浸胡麻油,和猪脂纳铜铛中,沸定,下 少许青蒿,以绵幂瓶,铛嘴泻出,瓶收用之。 【附方】新一。 食牛马毒杀人者。省头草(连根叶),煎水服,即消。(《唐瑶经验方》)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