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书名:本草纲目朝代:明·万历六年作者:李时珍时间:公元1578年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枳

    (《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开宝》枳壳

【释名】子名枳实(《本经》)、枳壳(宋《 宗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故张仲景伤寒仓 猝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 者,故用枳壳,其义如此。 只,谐声也。实乃其子,故曰枳实。后人因小者性速,又呼老者 则壳薄而虚,正如青橘皮、陈橘皮之义。宋人复出枳壳一条,非矣。寇氏以为破结实而名, 亦未必然。 【集解】《别录》曰∶枳实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志曰∶枳壳生商州川谷。九月、十月采,阴干。 藏器曰∶《本经》采实用九月、十月,不如七月、八月,既浓且辛。旧云江南为橘,江 北为枳。《周礼》亦云∶橘逾淮而化为枳。今江南枳、橘俱有,江北有枳无橘。此自别种, 非关变 颂曰∶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叶如橙, 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以皮浓而 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枳壳,皆以翻肚如盆口状、陈久者为胜。近道所出者,俗呼臭橘,不 堪用。 【修治】弘景曰∶枳实采,破令干,除核,微炙令香用。以陈者为良。俗方多用,道家 不须。 曰∶枳实、枳壳,性效不同。若使枳壳,取辛苦腥并有隙油者,要尘久年深者为佳。 并去穣核,以小麦麸炒至麸
    枳实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酸,微寒。普曰∶神农∶苦;雷公∶酸,无毒; 李当之大寒。权曰∶辛、苦。 元素曰∶性寒味苦,气浓味薄,浮而升,微降,阴中阳也。 杲曰∶沉也,阴也。

【主治】大风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本 经》)。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 泄,明目(《别录》)。解伤寒结胸,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甄权)。 消食,散败血,破积坚,去胃中湿热(元素)。

【发明】震亨曰∶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破气之药也。 消,并宜枳实、黄连。 无积血,则心下不 牛、芒硝,此《本经 古制枳术丸方,以调胃脾;张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用枳实七枚, 术三两,水一斗, 【附方】旧九,新四。 猝胸痹痛∶枳实捣末。汤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肘后方》)。 胸痹结胸∶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枳实薤白汤主之。陈枳 实四枚,浓朴四两,薤白半斤,栝蒌一枚,桂一两,以水五升,先煎枳、朴,取二升去滓, 纳余药,煎三、两沸,分温三服,当愈。(张仲景《金匮要略》)。伤寒胸痛∶伤寒后,猝胸 膈闭痛。枳实麸炒为末。米饮服二钱,日二服。(《济众方》)。产后腹痛∶枳实(麸炒)、芍 药(酒炒)各二钱,水一盏煎服。亦可为末服。(《圣惠方》)。奔豚气痛∶枳实,炙为末。饮 下方寸匕,日三、夜一。(《外台秘要》)。妇人阴肿坚痛∶枳实半斤碎炒,帛裹熨之,冷即 易。(《子母秘录》)。 积痢脱肛∶枳实石上磨平,蜜炙暖,更互熨之,缩乃止。(《千金方》)。小儿久痢,水谷不 调∶枳实捣末,饮服一、二钱。(《广利方》)。肠风下血∶枳实半斤(麸炒),黄半斤。为 末。米饮,非时服二钱匕。糊丸亦可。(《经验方》)。小儿五痔,不以年月∶枳实为末,炼 蜜丸梧桐子大。空心饮下三十丸。(《集验方》)。小儿头疮∶枳实烧灰,猪脂调涂。(《圣 惠方》)。
    枳壳
    

【气味】苦、酸,微寒,无毒。 权曰∶苦、辛。元素曰∶气味升降,与枳实同。 杲曰∶沉也,阴也。

【主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 大肠风,安胃,止风痛(《开宝》)。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 胁胀虚 消食,破症结癖五膈气,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肺气,除胸痞(元素)。

【发明】∶元素曰∶枳壳破气,胜湿化痰,泄肺走大肠,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只可二、 三服而已。禀受素壮而气刺痛者,看在何 杲曰∶气血弱者不可服,以其损气也。 好古曰∶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 脾胃之病,大同小异。朱肱《活人书》言∶治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 知 能消 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 皆能利气。气下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壳利胸膈, 枳实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 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 通,一气而已。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湖阳公 方。用枳壳四两,甘草二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点服。自五月后一日一服,至临月,不 惟易产,仍无胎中恶病也。张洁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 而寇宗《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 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 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震享曰∶难产多见于郁闷安逸之人,富贵奉养之家。古方瘦胎饮,为湖阳公主作也。予妹苦 于难产,其形肥而好坐,予思此与公主正相反也。彼奉养之人,其气必实,故耗其气使平则 易产。今形肥则气虚,久坐则气不运,当补其母之气。以紫苏饮补气药,与十数贴服之, 遂快产。 【附方】旧三,新十六。 伤寒呃噫∶枳壳半两,木香一钱,为末。每白汤服一钱,未知再服。(《本事方》)。 老幼腹胀∶血气凝滞,用此宽肠顺气,名四炒丸。商州枳壳(浓而绿背者,去穣)四两 ,分作四分∶一两用苍术一两同炒,一两用萝卜子一两同炒,一两用干漆一两同炒,一两用 茴香一两同炒黄。去四味,只取枳壳为末。以四味煎汁,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食后,米 饮下五十丸。(王氏《易简方》)。 消积顺气∶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小,但是气积,并皆治之,乃仙传方也。枳壳三斤 去穣,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 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邵 真人《经验方》)。 顺气止痢∶枳壳(炒)二两四钱,甘草六钱,为末。每沸汤服二钱。(《婴童百问》) 疏导香港脚∶即上方,用木瓜汤服。(《直指方》)。 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穣)、甘草各一钱,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肠风下血∶不拘远年近日。《博济方》∶用枳壳(烧黑存性)五钱,羊胫炭(为末)三钱, 和 令匀,五更空心米饮服。如人行五里,再一服,当日见效。《简便方》∶用枳壳一两,黄连五 钱,水一钟,煎半钟,空心服 方》∶用枳壳 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服。若胀满身重,加白术一两。(《活法机要》)。 产后肠出不收∶枳壳,煎汤浸之,良久即入也。(《袖珍方》)。 小儿惊风不惊丸∶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眼睛斜视。枳壳(去 穣,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半钱,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 酒三、五点下,日三服。(陈文中《小儿方》)。 牙齿疼痛∶枳壳,浸酒含漱。(《圣惠方》)。 风疹作痒∶枳壳三两。麸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仍以汁涂。 (《经验后方》)。 小儿软疖∶大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痕也。 (危氏《得效方》)。 利气明目∶枳壳(麸炒)一两。为末。点汤代茶。(《普济方》)。 下早成痞∶伤寒阴症,下早成痞,心下满而不痛,按之虚软。枳壳、槟榔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黄连汤调下。(《宣明方》)。 枣汤下。(《本事方》)
    枳茹
     树皮也。或云∶枳壳上刮下皮也。

【主治】中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及口僻眼斜。刮皮一升,酒三升,渍一宿,每温服 五合,酒尽再作(苏颂)。
    根皮
    

【主治】浸酒,漱齿痛(甄权)。煮汁服,治大
    嫩叶
    

【主治】煎汤代茶,去风(时珍。出《茶谱》)。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