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书名:医学纲目朝代:明作者:楼英时间:公元1565年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内伤饮食

    〔垣〕饮食伤论阴阳应象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 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饮者,水也,无形 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肺病则为喘咳、为肿、为水泻。轻则当发汗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生姜半夏枳实白术之类是也。如重而蓄积 为满者,芫花大戟甘遂、牵牛之属利下之,此其治法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气 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又云∶食伤太阴厥阴寸口大于人迎两倍、 三倍者,或呕吐,或痞满,或下痢肠,当分寒热轻重治之。轻则内消,重则除下。如伤寒 物者,半夏、神曲干姜三棱广术巴豆之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青皮陈皮、 麦、黄连大黄之类主之。亦有宜吐者,阴阳应象论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属主之。 然而不可过剂,过则反伤肠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故肠胃复伤而气不能化, 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 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不可过之。此圣人之深戒也。 〔丹〕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导痰补脾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 〔垣〕
    五苓散
    治烦渴饮水过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肉桂(一两)猪苓茯苓白术(各一两五钱)泽泻(二两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候服讫,多饮热汤,取汗出愈。治伤冷冻饮料者,煎 五苓散送半夏枳术丸。治伤饮恶寒,胸中微觉夯闷,身重,饮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者,五 苓散去桂,根据前斟酌服之。 如瘀热在里,身发黄胆,食前浓煎茵陈汤调服愈。
    除湿散
    治伤马、牛乳酪,及冰水一切冷物。 半夏(汤泡,三钱)车前子(炒,五钱)甘草(炙,二钱)红花(二钱)茯苓(七钱) 干姜(三钱)泽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白汤调下。 〔丹〕
    导饮丸
    治水饮。 吴茱萸(三钱)白茯苓(一两)黄连(五钱)苍术(一两)独活(七钱)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服。 〔丹〕
    茱萸丸
    治饮。 用六一散一料,加吴茱萸一两,水丸服。 〔垣〕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 利小便,乃上下分消其湿。今之病酒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 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亦损肾水真阴, 及有形血气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烁, 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则为黑疸,慎不可犯,宜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海〕治酒病宜发汗。若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郁则发之。以辛温散之,是从其体 性也。是知利小便则湿去热不去。若动大便,尤为疏陋。盖大便者有形质之物,酒者无形之水, 从汗而发之,是为近理。湿热俱去,故治以苦温,发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湿也。 〔垣〕
    葛花解酲汤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 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木香(五分)橘红(五分)人参猪苓白茯苓(各一钱)神曲(炒) 泽泻干姜白术(各二钱)白豆蔻葛花砂仁(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但得微汗,则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此酗 饮成病,自损元气,惟病酒者宜之。 〔《圣》〕治酒醉不醒。用菘菜子二合,研细,井水调服。 〔丹〕乌梅丸治酒毒,化痰消食。 乌梅(一斤)半夏白矾(各八两)生姜(二两) 上捣为细末,以新瓦两片夹定,火焙三昼夜为度。次入神曲、麦芽、陈皮、青皮、蓬术、 枳壳、丁皮、大腹子各四两糊丸。每服四五十丸,姜汤下。 〔世〕乌梅丸治酒积神效。(方见积块门。) 〔洁〕
    百杯丸
    治酒停胸中,膈气痞满,面色黄黑,将成癖疾,饮食不进,日渐羸瘦,如欲饮 者,先服不醉。 生姜(一斤,去皮,切片,以盐二两淹一宿,焙干)橘红(三两)广术(炮,三钱) 干姜(三两)益智仁(二十粒)丁香(五十枚)甘草(炙,二钱)砂仁(三十粒)三棱(炮, 二钱)木香茴香(炮。各一钱)白豆蔻(三十粒) 上为末,炼蜜丸,每一两作五丸,朱砂为衣。生姜汤下,细嚼,无时服。 〔丹〕解酒毒并热毒。柏若,《本草》名枳枸,北人名曰烂瓜,杭州货卖名蜜屈,立春生,秋 熟,冬间经霜后取食。 〔垣〕
    枳术丸
    治痞积,消食强胃。(海藏云∶本仲景枳术汤也,今易老改为丸。治老幼虚弱, 饮食不化,或脏腑软弱者。) 枳实(去穣,麸炒,一两)白术(二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术汤下。服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 速化,但久服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曲枳术丸
    治为人强食所致,心胸满闷不快。 神曲(炒)麦(炒)枳实(炒。各一两)白术(二两) 上为末,荷叶烧饭为丸。每服五十丸。
    木香枳术丸
    破滞气,消饮食,开胃进食。 木香枳实(各一两)白术(二两) 照前法为丸服。 又方开胃进食。 木香(三钱)人参干姜(各一钱半)枳实(一两)白术(二两) 照前荷叶烧饭为丸。食前白汤服三五十丸,忌饱食。
    槟榔丸
    消食破滞气。 槟榔(三钱)木香(二钱)陈皮(五钱)甘草(一钱)人参(二钱) 上为末,蒸饼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白汤下。 〔罗〕
    木香槟榔丸
    疏三焦宽胸膈,破痰饮,快气润肠。 神曲皂角(去皮,酥炙)郁李仁(去皮。各一两)杏仁(去皮尖,炒)木香槟榔 青皮(去白)枳壳(麸炒。各一两) 上为末,再用皂角四两,水一碗,浸一日,揉膏入熟蜜少许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淡姜汤下。 〔丹〕
    保和丸
    治食积、酒积。 山楂肉(一两)半夏(姜制)萝卜子(炒。各五钱)神曲(三钱)麦芽(炒,三钱) 黄连(炒,半两)陈皮(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服,或用神曲糊为丸尤妙。
    大安丸
    脾经消导之剂。虚者宜斟酌用之。 山楂(二两)神曲(炒)半夏(制)茯苓(各一两)陈皮(五钱)白术(二两)连 翘(五钱)萝卜子(炒,半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服。一方无白术。
    三黄枳术丸
    治伤肉、食、湿、面、辛辣、浓味之物,填塞闷乱,胸膈不快。 黄芩(二两)黄连(酒炒)大黄(煨)神曲(炒)白术陈皮(各一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垣〕
    除湿益气丸
    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枳实(炒)白术黄芩(生)神曲(炒。各一两)红花(三分)萝卜子(炒熟,半两) 上为末,荷叶饭丸。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上二黄丸
    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黄芩(二两)黄连(酒洗,一两)升麻柴胡(各三钱)甘草(二钱)枳实(炒,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丸。每服六七十丸,白汤下。
    枳术导滞丸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旋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黄芩茯苓白术黄连(各三钱)泽泻(二钱)枳实(炒)神曲(炒。各五钱)大黄(二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下五七十丸。
    白术丸
    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白术(一两)半夏(制,一两)橘红(七钱)神曲(炒)枳实(炒。各一两)黄芩(半两) 枯白矾(三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如素食,多用干姜,故以黄芩泻之。 〔梅〕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腹胀口干发热妄语,煮芦根汁饮之。 〔《千》〕食鱼脍及生肉,在胸膈不化,必成瘕。捣马鞭草汁饮之,饮生姜水亦易消。 〔〔垣〕〕
    半夏枳术丸
    治因冷食内伤。一方有泽泻一两,有小便淋故也。 半夏(姜制,二两)枳实(炒,一两)白术(一两) 上为末,荷叶饭为丸。如伤食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下。
    木香干姜枳术丸
    破滞气,消寒饮食。 木香(三钱)干姜(炮,五钱)枳实(炒,一两)白术(一两半) 上为末,荷叶饭为丸。食前白汤服四五十丸。
    丁香烂饭丸
    治食伤太阴。又治卒心胃痛。 丁香(一钱)丁皮(三钱)甘草(炙,一钱)甘松(净)砂仁益智仁(各三钱) 三棱(炮,一钱)广术(炮,一钱)香附(五钱)木香(一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服,或细嚼亦可。 〔丹〕
    小胃丹
     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于瓦器内不住手搅,炒令黑,不令焦)甘遂(湿面裹,长流水 浸半日,洗晒干。一云水浸,冬七日,春秋五日。或用水煮亦可)大戟(水煮一时,洗晒干。 各半两)大黄(湿纸裹煨,勿焦,切,焙干,再以酒润,炒熟焙干,一两半)黄柏(炒,三两) 上为末,以白术膏丸,如萝卜子大。临卧津液吞下,或白汤送下。取其膈上湿痰热积,以意 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槟榔各半两,蒸饼丸,每服七八十丸。) 〔《本》〕治中酒不醒及伤食。 巴豆(去油,三粒)乌梅(二枚)丁香(三粒)胡椒(五粒) 上为末,入饭同杵二三千下,为丸如桐子大。细嚼,丁香汤下五七丸,小儿一丸。 〔仲〕备急丸尺寸俱盛,填塞闷乱。(方见卒中门。) 〔垣〕
    蠲饮枳实丸
    逐饮消痰,导气清膈。 枳实(麸炒)半夏(制)橘红(各二两)黑丑(取头末,三两) 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每服五十丸,食后生姜汤下。如所伤饮食在胸膈间,兀兀欲吐,返 覆闷乱,以物探吐之,甚者用瓜蒂散。 〔仲〕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 用大承气汤 下之。(方见伤寒。)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痢不饮食者, 宿食也,亦宜大承气汤下之。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脉经》云∶寸口脉紧,胸中 有宿食不化。) 〔藏〕
    金露丸
    治内伤心痞,气不升降,水谷不消。 大黄(一两)枳实(炒,五钱)桔梗(二两)牵牛(二钱五分) 上为末,荷叶饭为丸。白汤下三五十丸。食后常服,减半。(一方姜糊丸。) 〔垣〕
    木香见丸
    治伤生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巴豆霜(五分)京三棱(煨)神曲(炒)石三棱(去皮穣。各一两)木香(二钱) 香附(半两)升麻(三钱)草蔻(煨熟取心,五钱)柴胡(三钱) 上为末,汤浸炊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送下。
    三棱消积丸
    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 京三棱(炮,七钱)广术(炮,七钱)青皮陈皮(各五钱)丁皮益智(各五钱)神曲(炒,七钱) 茴香(炒,半两)巴豆(和米,皮炒焦,去米)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姜汤下。食前服,量虚实加减。 得更衣,止后服。
    感应丸
    治中虚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或因饥饱伤食,饮酒 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痛,霍乱吐泻,大便频数,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 米谷不化,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满,四肢倦怠,不思饮食。不 拘新旧冷积,并皆治之。 木香肉豆蔻丁香(各一两半)干姜(炮,一两)巴豆(七十个,去皮心膜,研出油) 杏仁(一百四十粒,汤泡去皮尖,研)百草霜(二两) 上前四味为末,外入百草霜研,与巴豆、杏仁七味同和匀。用好蜡六两溶化成汁,以重绢滤 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丸。春 夏修合,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蜡,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 修合,用清油一两半同煎,煮熟成汁,和前药末成剂,分作小锭子,油纸裹放,旋丸服之。每三 十丸,空心姜汤下。
    神应丸
    治一切冷物、冷水及乳酪伤。小腹痛肠鸣,米谷不化。 巴豆杏仁干姜百草霜(各半两)丁香木香(各二钱)黄蜡(二两) 上先将黄蜡用好醋煮去渣秽,将巴豆、杏仁同炒黑烟尽,研如泥。春夏入香油半两,秋冬八 钱,溶开,下杏仁、巴豆搅匀,次下木香、丁香等末研匀,搓作锭子,油纸裹旋丸,桐子大。 每米饮下三五十丸,食前,日三服。大有效。
    雄黄圣饼子
     巴豆(一百枚,去油膜)雄黄(半两)白面(十两,炒,又罗过) 上三味,内除白面,余同为细末,共面和匀,用新水搅和,做饼如手大,以水再煮,浮于 汤上,看硬软捏作饼子。每服五七饼,加至十饼、十五饼,嚼食。一饼,利一行;二饼,利二行。 食前茶酒任下。 〔洁〕人之生也,由五谷之精,化五味之备,故能生形。经曰∶味归形。若伤于味,亦能损形。 今饮食过节,以致肠胃不能胜,气不及化,故伤焉。经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 火生气。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以失四时之调节,故能成病,脉在气口。经曰∶气口脉盛 伤于食,心胃满而口无味。口与气口同,口曰坤者,口乃脾之候,故胃伤而气口紧盛。夫伤有多 少、有轻重,如气口一盛,得脉六至,则伤于厥阴,乃伤之轻也,枳术丸之类主之。气口二盛,脉 得七至,则伤于少阴,乃伤之重也,雄黄圣饼子、木香槟榔丸、枳壳丸之类主之。气口三盛,脉 得八至九至,则伤太阴,填塞闷乱,则心胃大痛,备急丸、神保丸消积丸之类主之。兀兀欲吐 不已,俗呼食迷风是也。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瓜蒂散主之。如不能 吐,是无治也。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备急下之亦可。
    槟榔丸
    治饮食过多,心腹胀闷。 槟榔(二钱半)陈皮牵牛(各一两)木香(二钱半)枳实(炒,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生姜汤下三四十丸。
    煮黄丸
    治饮食过多,心腹胀满,胁肋走气,癖刺痛如神。 雄黄(研,一两)巴豆(五钱,去皮心,研如泥) 上入白面二两,同研匀,滴水丸,如桐子大。滚浆水煮十二丸,滤入冷浆水内,令沉冷, 每用时,用浸药冷浆下一丸,一日十二时尽十二丸,以微利为度,不必尽剂。 〔仲〕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又云∶凡血虚者,不可吐。 〔垣〕
    瓜蒂散
    治大满大实,气上冲逆,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填塞闷乱者用之。如尺寸俱 盛者,宜用备急丸。 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仲景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匕服之。若不 至两尺脉绝者,不宜便服此药,恐损元气,令人胃气不复。若止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物探之, 得吐则已。如探不去,方以此剂吐之。或曰∶盛食填塞,胸中痞乱,两寸脉当用事,今反两尺脉 不见,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木郁宜达,故探吐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 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塞。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 克木,故肝木发生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食 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 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此乃天地交 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 人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于上,是绝五脏 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脉之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然必视所伤之物冷热,随症加减。 如伤冷物一分,热物二分,则用寒药二停,热药一停,随时消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此之谓也。 〔海〕秦生好服三生茶及冷物,成积而痼寒,脉非浮非沉,上下内外按举极有力,坚而不柔, 触指突出肤表,往来不可以至数名,纵横不可以巨细状,此阴症鼓击脉也。一身流行之火萃于胸中, 寒气逼之,故搏大有 力。与真武、四逆理中等汤丸,佐以芍药、茴香,使不僭上。每日服百丸,夜八十丸,至夜出 汗而愈。 〔洁〕既有三阴可下之法,亦必有三阴可补之法。予故云∶内伤三阴可用温剂。若饮冷内伤, 虽云损胃,未知色脉各在何经∶若面色青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若面色红赤, 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若面色黄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太阴也。如伤 在厥阴肝之经,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汤之类主之。(方见伤寒。)伤在少阴肾之经,宜服通 脉四逆汤。(方见伤寒。)伤在太阴脾之经,理中丸汤主之。大便软者宜汤,结者宜丸。(方见伤寒。) 〔海〕唐臣嗜冷食,遂成阴症。脉迟七八至一止,后仅三至。予亟与温剂数服,四五日不解。 遂续进三服,一日脉生,大汗而解。 〔罗〕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谓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所 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盖食物饱甚,耗气非一; 或食不下而上涌,呕吐以泄真元;或饮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频数,而泄耗谷气之化生, 溲便滑利,而浊耗源泉之浸润。至于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漓而外泄,莫不由食物过伤,滋味太浓。如 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当不至于饱甚,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津液内蓄,精华和凝, 邪毒不能犯,疾无由作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