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书名:医学纲目朝代:明作者:楼英时间:公元1565年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少阳病] 往来寒热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 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症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 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主之。血虚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者,脏腑相连,其病必下,邪高病下,故使呕也,宜
    小柴胡汤
    。 柴胡(二两)黄芩人参甘草(各三钱)半夏(姜制,六钱) 上咀,每服五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温服,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 一枚。苦渴者,去半夏,加人参三钱,栝蒌根一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分。若胁下痞硬, 去大枣,加牡蛎一两。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一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分, 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两,干姜三分。 凡柴胡病下之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 症便是,不必悉具。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宜大柴胡汤。(论见结胸。)
    大柴胡汤
     柴胡(二两)黄芩芍药(各半两)半夏(制,六钱)生姜(一两)枳实(半两)大黄(一两) 上咀,每服五钱,加大枣三枚,水煎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许〕有人病伤寒,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以小柴胡与之,不除。予曰∶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 安能去之?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三服而病除。盖大黄荡涤 蕴热,伤寒中要药。王叔和云∶若不用大黄,恐不名柴胡,须酒洗生用有力。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 之,胸腹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此为未解也。 宜
    柴胡桂枝干姜汤
    。 柴胡(二两)桂枝干姜(各半两)栝蒌根黄芩(各一两)牡蛎甘草(炙。各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煎温服。微烦,再服,汗出愈。 病患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 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 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 月之时,阳 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  上脉微因大发汗所致,故病当恶寒之时,虽盛夏亦欲着复衣;脉涩因大下所致,故病当恶寒后发 热之时,虽盛冬亦欲裸其体;是皆亡血阳微阴弱,不能胜冷胜热,非是盛夏牵延至盛冬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