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书名:医学纲目朝代:明作者:楼英时间:公元1565年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四时伤寒不同] 暑病续法

    〔《活》〕中暑热病外证相似。但热病者脉盛,中暑者脉虚,以此别之。《甲乙经》云∶脉盛身寒,得 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热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又有湿温与中暑 同,但身凉不渴为异耳。 〔丹〕暑热病,用黄连香薷饮。挟痰者,加半夏;挟虚者,加参、。或用清暑益气汤。 〔《活》〕夏月发热恶寒头疼,身体肢节痛重,其脉洪盛者,热病也。冬伤于寒,因暑气而发为热病, 治热病与伤寒同。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如烦躁者,宜大青龙汤。然夏月药性须带凉,不可大温,桂 枝、麻黄大青龙,须用加减。夏至前,桂枝黄芩半两。夏至后,桂枝、麻黄、大青龙加知母一两,石膏二 两,或加升麻半两。盖桂枝、麻黄汤性热,及暖处非西北之比,夏月服之,必有发黄、斑出之失。热病三日外, 与前汤不瘥,脉势仍数,邪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者,桂枝石膏汤主之。此方夏至后,代桂枝证用。若加麻黄半 两,可代麻黄、青龙证用也。若三月至夏,为晚发伤寒,栀子升麻汤亦可选用之。
    桂枝石膏汤
    治法见前论。有汗脉缓为桂枝证,无汗脉紧为麻黄、青龙证。 桂枝(半两,去皮)石膏(一两,碎)黄芩(半两)甘草(炙,一两)栀子(三钱)白芍药升麻 干葛生姜(以上各三分) 上咀,每服五钱半,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渣,食顷再服。若得汗,即停后服。
    栀子升麻汤
    治晚发伤寒,三月至夏为晚发。 生地(半斤,切碎)栀子(十个)升麻(一两半)柴胡石膏(各二两半)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顿服。病不解,更作。 〔垣〕静而得之为中暑,中暑者阴证,当发散也。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得之者曰中暑。其病必头 痛恶寒身形俱急,肢节疼痛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世多以大顺 散主之是也。(海藏云∶静而伤暑,恶寒脉沉细,静而湿胜伤形者,白虎加苍术汤主之。大顺散,见《局方》, 甘草一钱半,干姜杏仁肉桂各一钱是也。) 动而得之为中热,中热者阳证,为热伤原气,非形体受病也。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 热,其病必苦头疼,发躁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必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为天热,外伤肺气苍术白虎汤主之。(海藏云∶动而伤暑,身热、脉洪大,动而火胜伤气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活》〕中暑背寒面垢,手足微冷,烦渴口燥,倦怠,四肢不痛重,其脉微弱,按之无力,白虎汤主 之。(方见发热。) 〔《本》〕有人头痛身热,心烦燥渴,诊其脉大而虚。予授以白虎汤,数服愈。仲景云∶脉虚身热,得之 伤暑。又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素问》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不伤形,则气消而脉虚弱,所谓弦细 芤迟者,皆虚脉也。仲景以弦为阴,朱、庞亦云中暑脉微弱,则虚可知。 〔海〕脉虚身热,自汗恶寒者,中暑也,白虎加桂汤主之。(方见疟。) 〔《活》〕
    酒蒸黄连丸
    治暑毒深伏,累取不瘥,无药可治,伏暑发渴者。 黄连(四两,以无灰酒浸蒸,干) 上为末,糊丸,熟水下三十丸。胸膈凉、不渴为验。
    橘皮汤
    治中暑痰逆恶寒。 橘皮(二两,去白)生姜(一两)枣子(五枚,去核)甘草(炙,半两)人参(一钱) 竹茹(半升) 上分五服,每服水一盏二分,煮取八分,去渣热服竹叶石膏汤治中暑不恶寒。(方见劳复。) 五苓散治中暑,头痛,恶心,烦躁,心下不快。(方见渴。) 〔海〕若先饮冷,后伤暑者,五苓散主之。此必心下痞生姜汤调服佳。或四君子汤调中,亦可。中 和后,或小便不利,或茎中痛,宜服下方。 蒲黄(三钱)滑石(五钱)生甘草(一钱) 中,脉弦细芤迟,
    黄汤
    主之。 人参黄白术甘草茯苓芍药(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温服。 〔丹〕徐三官,六月间发热,大汗恶寒,战栗不自禁持,且烦渴。予曰∶此暑病。脉之皆虚微细弱而数。 其人好赌,致劳而虚。遂以人参、竹叶作汤,调辰砂四苓散,八帖而安。 〔云〕口开前板齿干燥者,牙乃骨之精,今燥者骨热也,针药不能治,当灸大椎穴。 〔《活》〕湿温者,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痛妄言。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则发湿 温。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阳,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 重。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白虎加苍术汤主之。 〔《本》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毗陵仓官。季夏时病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 已经旬日。予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予曰∶当作湿温治之。盖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名湿温。 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次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此名贼邪,误用药,有死之理。 有人难曰∶何名贼邪?予曰∶《难经》云五邪,有实邪虚邪正邪、微邪、贼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 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又曰∶假令心病,中暑为正邪,中湿得之 为贼邪。今心先受暑,而湿邪胜之,水克火,从所不胜,斯谓之贼邪,五邪之中最逆也。《难经》曰∶湿温之脉, 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濡弱见于阳部,湿气搏暑也;小急见于阴部,暑气蒸湿也。故经曰暑湿相搏,名曰湿温, 是谓贼邪也。不特此也,予素有停饮之疾,每至暑月两足汗未尝干,每服此药二三盏即愈。 〔海〕湿温汗少者,白虎加苍术;汗多者,白虎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方见疟。) 〔孙〕保庆门外有酒家姓姜者,善歌唱,孙爱之。忽数日不见,使人问之,则曰病久,将命绝。孙诊之, 遍身皆润,两足冷至膝下,腹满,不省人事,六脉皆小弱而急。问其所服药,取而视之,皆阴病药也。孙曰∶ 此非受病重,药能重病耳。遂用五苓散、白虎汤十余帖,病少苏,再服全愈。姜氏既安,诣孙谢,因请问曰∶ 某得病剧,蒙尚药一治而苏,愿闻治法。孙曰∶汝病伤暑也,始则阳微,厥而脉小无力。众医谓阴病,遂用阴 药,其病愈厥。予用五苓散,大利小便,则腹减;白虎解利邪热,则病愈。凡阴病胫冷,则臂亦冷,汝今胫冷 臂不冷,则非下厥上行,所以知是阳微厥也。 〔《保》〕立夏之后,至立秋处暑之间伤寒者,身多微凉,自汗,四肢沉重,谓之湿温,
    苍术石膏汤
    主 之。(即白虎加苍术汤是也。) 苍术(半两)石膏(三钱)知母(二钱半)甘草(一钱) 上咀,水一盏,煎至一半,温服。谓内有湿也,多不欲饮水。如身热、脉洪、无汗、多渴者,热 在上焦,积于胸中,宜桔梗散。(此非湿温证,乃热病也。)
    桔梗散
     薄荷黄芩甘草栀子(各一钱)桔梗(三钱)连翘(二钱) 上锉,每服五钱,水煮加竹叶。如大便涩,加大黄半两。 〔海〕
    消暑丹
     半夏(一斤)茯苓(半斤)生甘草(半斤) 上以醋五升,煮半夏,尽醋熬干,姜汁作糊,无见生水为丸,每服五十丸,熟水咽下。精意修治,用之极 效。中暑为患,药下即苏。伤暑发热头痛,服之尤妙。夏月常服,止渴,利小便,虽饮水多,亦不为害。应是 暑药,皆不及此。若痰饮停节,并用生姜汤下。入夏之后,不可缺此。 又方,
    消暑丸
    治头疼,恶心烦躁,消渴霍乱绿豆粉(四两)石膏(四两)白矾(枯)硫黄(各一两) 水浸蒸饼为丸弹子大,辰砂为衣。用姜汁醋点,新汲水化开服之。 〔丹〕暑风挟痰挟火实,可用吐法
    玉龙丸
    治一切暑毒伏暑,腹胀疼痛,神效。 硫黄硝石滑石明矾(各一两) 用无根水调丸。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