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书名:医学纲目朝代:明作者:楼英时间:公元1565年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脾主湿] 黄胆

    〔洁〕阳黄大小便赤涩,身热,是脾土心火相搏,为阳病,法当先利小便后下大便。 凡治黄病腹胀,当用茵陈蒿汤调下五苓散。若欲利小便,去大黄;欲利大便,则加大黄之类。 有阳证可服,谓面赤饮水者是也。(茵陈汤、五苓散方俱见伤寒。) 〔汤〕身疼膊背强,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利者易治,涩者难治。宜服五 苓散加茵陈,煎汤调。又宜服导赤散加茵陈煎或身热,宜服小柴胡汤。甚者,服承气汤。 〔田〕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青橘之黄,白睛亦然,湿热所致也,宜
    加减泻黄散
    主之。 此药能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茵陈(各五分)黄柏黄芩(各四分)栀子茯苓泽泻(各三分) 上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稍热服,食前。 〔洁〕阴黄清便自调,面目及身黄,四肢冷,是脾虚不能制肾水,当用益黄散使君子丸。(益黄 散方见治法,使君子丸方见疳。) 淡黄白者,胃不和也,平胃散调中丸。渴者人参白术散。(平胃散方见泄泻。调中丸方见腹痛, 人参白术散方见消渴。)月里生黄(见胎惊条。) 〔《明》〕饮水不渴面黄∶阳刚穴(一壮。) 〔钱〕黄相似∶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 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此一证多发于大病后。又有一证,不因病后,身微黄者, 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黄也。又书云∶诸疸 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不和也。
    栀子柏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黄柏(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水煎,去渣,温服
    犀角散
    治小儿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一两)茵陈干葛升麻龙胆草生地(各半两)寒水石(七钱半) 上咀,白水煎服。 一方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尽干黄。以干葛汁和蜜调服。(《袖珍方》无干葛,用栝蒌。)
    连翘赤小豆汤
    治小儿伤寒发热身黄。 麻黄连翘甘草生姜赤小豆梓白皮(各二两)杏仁(四十个)大枣(十二个) 上咀,水煎服。一方,生小麦苗,捣汁服之,立效。
    消食丸
    治小儿脾胃不和。常服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砂仁陈皮三棱蓬术神曲(炒)麦芽(炒)香附(米泔浸,炒)枳壳槟榔乌 梅(各半两)丁香(二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三十丸。
    茯苓渗湿汤
    治小儿黄胆,寒热呕吐,而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得安卧, 不思食饮。 茯苓(五分)泽泻(三分)茵陈(六分)猪苓黄芩黄连山栀防己白术苍术陈皮 青皮枳壳(各二钱) 上咀,水煎,徐徐温服。 〔丹〕治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蓬术青皮陈皮神曲麦芽黄连甘草白术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温水调服。若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瓜蒂散
    治小儿忽发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变为黄胆。不急治,则杀人。 瓜蒂(七个)赤小豆(七粒)秫米(七粒) 上为末,用一字,吹两鼻内,令黄水出。余末尽水调服之,得吐出黄水即愈。一方,瓜蒂一两, 赤小豆四两,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服。药下即卧,当吐清黄汁为效。虚者不宜服。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