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 藏象类] 三十一、阴阳二十五人
(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全)
黄帝曰∶余闻
阴阳之人何如?
伯高曰∶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由
阴阳而化
五行,所以天地万
物之理,总不离五,而人身之相应者,亦惟此耳。按∶
本节引前
通天篇
少师之答,而此云伯高者,岂少师即伯高之别称
耶?无考矣。)故五五
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
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五行之中,又各有五,如下文以五形之人,而又分左之上下,右之上下,是为五
矣。五而五之,计有二十五人也。然此言五行之详,非若前通天篇所谓
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和平
五态而已,故曰阴阳之人
不与焉,又不合于众者五也。别而以候,欲别其外而知其内也。与,去声。别,入声。)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
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
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
水火土,别其
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
卒闻之。(卒,尽也。)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木形之人,比于
上角,似于苍帝。(比,属也,下同。角为木音,
苍为木色,木形之人,言禀木气之全者也,音比上角,而
象类东方之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象木之巅也。)长面,(木
形长也。)大
肩背,(木身大也。)直身,(木体直也。)小手足。(木枝细也,此上以体象而言。)好有才,(随斫成材,木
之用也。)劳心,(
发生无穷,木之化也。)少力,(木性柔也。)多忧劳于事,(木不能静也。)能春夏不能秋冬。(木得阳
而
生长,得阴而凋落,此以性而言也。能,耐同,下彼此。)感而病生,
足厥阴佗佗然。(足厥阴,
肝木之经也。
肝主筋,
为
罢极之本,故曰佗佗然。佗佗,筋柔迟重之貌。足厥阴为木之脏,
足少阳为木之腑,此言脏而下言腑者,盖以
厥阴少
阳为
表里,而脏为腑之主耳。故首云上角厥阴者,总言木形之全也;后云大角左角HT角判角少阳者,分言木形之详也。
兹于上角而分左右,左右而又分上下,正以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也。余准此。佗音驼。)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
之上
遗遗然。(禀五形之偏者各四,曰左之上下,右之上下。而此言木形之左上者,是谓大角之人也。其形之见于外者,
属于左足少阳之经,如下文所谓足少阳之上,
气血盛则
通髯美长,以及血气多少等辨,正合此大角之人也。遗遗,柔退
貌。愚按∶通天篇有云
太阴之人、
少阴之人、
太阳之人、
少阳之人、
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是统言大体而
分其阴阳五态也;此以木火土金水五形之人,而复各分其左右上下,是于各形之中,而又悉其太少之义耳。总皆发明禀
赋之异,而示人以变化之不同也。大,太同。)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左角,一曰
少角。随随,
从顺貌。下文云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者,正合此少角之人,而此言其右之下也。余彼此。)HT角之人,比于
右足少阳,少阳之上
推推然。(一曰右角。角形而并于右足少阳之上者,是谓右角之人,此即言其右之上也。推推,
前进
貌。HT音代。)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判,半也。应在大角之下者,是为判角之人,而属于左
足少阳之下,即言其左之下也。栝栝,方正貌。凡此遗遗、随随、推推、栝栝者,皆所以表木形之象。)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征为火音。火形之人,总言
火气之全者也。音属上征,而象类南方之赤帝。)其
为人赤色,(火之色也。)广
KT,(KT,音引,当脊肉也。)锐面小头,(火上尖也。)好肩背髀腹,(火势炎上而盛于
中也。)小手足,(火势之旁者小也。)行安地。(火体
下重也。)
疾心,(火性速也。)行摇,(火象动也。)肩背肉满,(即
上文广KT好肩背之意。)有气,(火属阳而多气也。)轻财,(火性多散也。)少信,(火性易变也。)多虑见事明,(火明
而善烛也。)好颜,(火
色光明也。)急心,(火性急也。)不寿暴死,(急速之性,不耐久也。)能春夏不能秋冬。(阳王春
夏而畏水也。)秋冬感而病生,
手少阴核核然。(手少阴,
心火经也。火不耐于秋冬,故秋冬生病。核核然,火不得散而
结聚为形也。此言手少阴,下言
手太阳者,以少阴太阳为表里,而皆属于火也。)质征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
肌然。(一曰质之人,一曰大征。以征形而应于左之上,是谓大征之人,而属于左手太阳之上也。肌肌,肤浅貌。此下详
义,同前木形注中。)少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然。(应右征之下者,是谓少征之人,而属于右手太阳之
下也。,不反貌,又多疑也。音叨。)右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一曰熊熊然。以征形而属于
右手太阳之上,是为右征之人。鲛鲛,踊跃貌。鲛音交。)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
颐颐然。(一曰质征。
此居质征之下,故曰质判,而属于左手太阳之下,判亦半之义也。支支,枝离貌。颐颐,自得貌。凡此肌肌之类者,皆
所以表火形之象。)
土形之人,比于
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宫为土音。土形之人,总言土气之全者也。音属上宫,而象类中央之黄帝。)
其为
人黄色,(土色黄也。)圆面,(土形圆也。)大头,(土形广而平也。)美肩背,(土体浓也。)
大腹,(土广载也。)美
股胫,(土主
四肢也。)小手足,(盛在中也。)多肉,(土之合也。)上下相称,(土丰盛也。)行安地,(土安重也。)举足
浮。(
大气举之也。)安心,(土性静也。)好利人,(土成物也。)不喜权势,(土
自尊也。)善附人也,(藏垢纳污也。)能
秋冬不能春夏。(畏
风湿也。)春夏感而病生,
足太阴敦敦然。(足太阴,
脾土经也。敦敦,
重实貌。此言太阴,下言足阳
明者,以
太阴阳明为表里,而皆属于土也。)大宫之人,比于左
足阳明,
阳明之上婉婉然。(以宫形而应于左之上,是谓
大宫之人,而属于左足阳明之上也。婉婉,委顺貌。此下详义同前木形注中。)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
然。(一曰众之人。应在大宫之下者,是谓加宫之人,而属于左足阳明之下也。坎坎,深固貌。)
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
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应在大宫之右,故曰少宫之人,而属于右足阳明之上也。枢枢,圆转貌。)左宫之人,比于右足
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一曰众之人,一曰阳明之上。详此义当是右宫之人,故属于右足阳明之下也。兀兀,
独立不动
貌。凡此婉婉之类者,皆所以表土形之象也。)
金形之人,比于
上商,似于白帝。(商为金音。金形之人,总言
金气之全者也。音属上商,而象类西方之白帝。)其
为人方面,(金形方也。)白色,(金色白也。)小头,小肩背,
小腹,小手足,(金形坚小也。)如骨发踵外,(足跟外坚,
如有骨发踵外者。)骨轻。(金体皆重而金无骨,故骨不能独重也。)身清廉,(金性洁也。)急心,(金性刚也。)静悍,(金
性静,动则悍也。)善为吏,(肃而威也。)能秋冬不能春夏。(金喜寒而畏火也。)春夏感而病生,
手太阴敦敦然。(手太
阴,
肺金经也。敦敦,坚实貌。手足太阴皆曰敦敦,而义稍不同,
金坚土重也。此言手太阴,下言
手阳明者,以太阴阳
明为表里,而皆属于金耳。)HT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
上廉廉然。(HT亦大也。左右之上俱可言HT,故
上文云HT角者比于右足少阳之上,此HT商者比于左手阳明之上也。
廉廉,棱角貌。此下详义同前木形注中。)右商
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
下脱脱然。(详此当是右手阳明,庶与右商之人相属。
脱脱,萧洒貌。)大商之人,比于右
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详此当是左手阳明,庶与左商之人相属。监监,多察貌。)
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
之下严严然。(应在右之下者,是谓少商之人,而属于右手阳明之下也。严严,庄重貌。凡此廉廉之类者,皆所以表金形
之象也。)
水形之人,比于
上羽,似于黑帝。(羽为水音。水形之人,总言
水气之全者也。音属上羽,而象类北方之黑帝。)其
为人黑色,(水色黑也。)面不平,(水有波也。)大头,(水面广也。)
廉颐,(高流急也。)小肩,(支流细也。)大腹,(容
物如海也。)动手足,发行摇身,(水流动也。)下尻长,(水流长也。)背延延然。(亦长意也。)不敬畏,(任性趋下,不
向上也。)善欺人,(水无实也。)戮死,(水无恒情,故多厄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水王秋冬,衰于春夏也。)春夏感
而病生,
足少阴汗汗然。(足少阴,
肾水经也。汗汗,濡润貌。此言足少阴,下言
足太阳者,以少阴太阳为表里,而皆属
于水也。)
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
颊颊然。(以水形而应于右之上者,是为大羽之人,而属于右足太阳之上
也。颊颊,得色貌。此下详义同前木形注中。)
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纡纡然。(应在左之下者,是为少羽
之人,而属于左足太阳之下也。纡纡,
曲折貌。)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众,常也。一曰加之人。
应在右之下者,曰众之为人,而属于右足太阳之下也。洁洁,清净貌。诸形皆言大少,而此独曰众,意者水形多变,而
此独洁洁,故可同于众也。)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桎,窒同,局窒不通之义。居左之上者曰桎
之为人,而属于左足太阳之上也。安安,定静貌。诸不言桎而此独言者,盖以水性虽流,而为器所局,则安然不动,故
云桎也。凡此颊颊之类者,皆所以表水形之象也。)是故五形之人
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形分为五,而又
分为二十五,
禀赋既偏,则不免强弱胜负之相欺,故惟不偏不易,而钟天地之
正气者,斯为阴阳和平之人,是以有圣跖
贤愚之别也。)
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
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此言形色当相
合,否则为病矣。得其形者,如上文之所谓二十五形也。形胜色者,如以木形人而色见黄也。色胜形者,如以木形人而
色见白也。胜时年者,如木王土衰,而又逢丁壬之
木运,或东方之
干支,或厥阴
气候之类,值其
王气相加,而感之则病
矣。既病而再有疏失,乃可忧也。)
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
气质调和也。)黄帝曰∶其形色相胜之时年,加可知乎?(此
言形色之相胜者,复有年忌之当知也。)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年忌者,忌有
常数,所以示人之避
患也。下上之人,如上文五形或上或下之人,其年忌常以七岁为始。)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
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此言年忌始于七岁,以至六十一岁,皆递加九年者,盖以七为阳之少,九
为阳之老,阳数极于九而极必变,故自七岁以后,凡遇九年,皆为年忌。)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
是谓年忌。(当年忌之年,易于感病,失则为忧,故尤宜知慎也。)
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
形气奈何?岐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
少气多则髯短;
故
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此下言手足
三阳之外候也。
足阳明胃经之脉行于上体者,循鼻外挟口
环唇,故此
经气血之
盛衰,皆形见于口旁之髯也。吻,
口角也。画,纹也。阳明血气不充,两吻故多纹画。)足阳明之下,
血气盛则
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足阳明之脉行于下体者,由归
来至
气街,阴阳总
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
为之长,故形见于下毛,而或有至胸至脐也。行则善高举足者,因其血多。
盖四肢皆禀气于胃,足受血而能步也。足趾少肉足善寒者,因其气少。盖四肢者
诸阳之本,
阳气不足,则指少肉而善寒
也。)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瘃,
寒肿也。血少气多则浮见于外,故下体
肉分多为肿也。瘃音竹。)血气皆少则无毛,有
则稀枯悴,善
痿厥足痹。(悴,憔悴也。足阳明为
五脏六腑之海,主润
宗筋,
束骨而
利机关也。今气血俱少于下,故为痿
厥足痹等病。)
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须;血气皆少则无须,(
足少阳胆经之脉行于
上体者,抵于,下
颊车,故其气血之盛衰,必形见于须髯也。在颐曰须,在颊曰髯。)感于
寒湿,则善痹
骨痛爪枯也。
(此皆筋骨之病,以
少阳厥阴为表里,而肝主筋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
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
外踝皮坚而浓;血少气多则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足少阳之脉行于下体者,出
膝外廉,
下
外辅骨外踝之前,故其形见者皆在足之外侧。踝,胡寡切。音杭。)
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
美眉,眉有
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
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阳
膀胱之脉行于上体者,起于目内,其筋之支者,下颜结于鼻,故其气血之盛衰,皆形见于眉面之间也。)足太阳之下,
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
转筋,踵下痛。(足太阳经之行于下体者,从后廉下合中,
贯内,出外踝之后,结于踵,故其形见为病,皆在足之跟踵也。)
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
大肠之脉行于上体者,挟口交
人中,上挟
鼻孔,故其气血之盛衰,必形见于髭也。在口上曰髭,在口下曰须。)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
腋下毛美,
手鱼肉以温;气
血皆少则手瘦以寒。(手阳明之行于下体者,上外
前廉,下近于腋,且阳明太阴为表里,而太阴之脉出
腋下,故腋下毛
美。手鱼肉者,
大指本节后浓肉也。
本经之脉起
次指出
合谷,故形见于此。)
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
耳焦恶色。(手少阳
三焦之脉行于上体者,出耳
前后,至目锐
,故其血气之盛衰,皆见于眉耳之间。)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
脉。(手少阳之脉行于下体者,起名
指端,循手腕出臂外上肘,故其形见若此。)
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有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
面瘦恶色。(手太阳
小肠之脉行于上体者,循颊上,斜络
于颧,故其血气之盛衰,皆形见于须面之间也。)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
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手太阳之脉
行于下体者,循手外侧
上腕,故其形见者如此。按∶本篇首言五形者,以脏为主而言其禀;此言
六阳者,以腑为表而言
其形。禀质相合,象变斯具矣,此所以有左右上下之分也。)
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约,度也。)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气血少;其肥
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
顺矣。(此言足太阳一经之盛衰,而
他经之有余不足亦犹是也,审察既明而后调之,则不失其
逆顺矣。)黄帝曰∶刺其诸
阴阳奈何?岐伯曰∶按其
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寸口在手,太阴脉也。人迎在头,
阳明脉也。太阴
行气于
三阴,阳明行气
于三阳,故按其寸口人迎而可以调阴阳也。如
禁服、终始、
经脉等篇,所谓
人迎脉口一盛二盛三盛等义皆是也。详具脉
色会通。)切循其
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
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切,深也。循,察也。经络为病,
身必痛痹,甚则血气不行,故
脉道凝涩也。循音巡。)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
结络者,脉结血不行,
决之乃
行。(
血脉凝涩,气不至也,故当
留针以补而致其气以温之。致,使之至也。决者。
开泄之谓。)故曰∶气有余于上者,
导而下之;(气有余于上者,病必在上,故当刺其穴之在下者,以导而下之。导,引也。)
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气
不足于上者,即刺其在上之穴,仍推其针而休息之。休者,留针以
待气也。)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稽留不至,言
气至之迟滞者,接之引之而使其必来也。迎,去声。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迓之使来,则去声。)必明于
经隧,
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
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隧,道也。必明经脉之道路,而后能执持之也。其有
寒热不和者,因其偏而导去之。脉道虽有郁陈而血不结者,则其势而予治之。则,度也。予,与同。隧音遂。)必先明知
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凡刺之道,须明血气,故必知此二十五人之脉理,而刺之大约。可以
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