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卷 疾病类] 七十一、痿证
(《
素问·痿论》全)
黄帝问曰∶
五脏使人痿何也?(五脏各有所合,故皆能使之痿。痿者,痿弱无力,举动不能也。痿音威。)
岐伯对曰∶
肺主身之
皮毛,
心主身之
血脉,肝主身之
筋膜,脾主身之
肌肉,肾主身之
骨髓。(
五脏所主不同,故痿生亦异。筋膜者,
按
全元起曰∶人皮下肉上筋膜也。盖膜犹幕也,凡
肉理脏腑之间,其成片联系薄筋,皆谓之膜,所以屏障血气者也。凡
筋膜所在之处,脉络必分,血气必聚,故又谓之
膜原,亦谓之脂膜。膜、幕俱音莫。)故
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
则生痿也。(
肺痿者,
皮毛痿也。盖热乘
肺金,在内则为叶焦,在外则皮毛虚弱而为急薄。若
热气留着不去,而及于筋
脉骨肉,则病生痿。者,足弱不能行也。音壁。)
心气热则下
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
脉痿,
枢折挈,胫纵
而不任地也。(
心痿者,脉痿也。心气热则火独上炎,故
三阴在下之脉,亦皆厥逆而上,上逆则下虚,乃生脉痿。脉痿者,
凡
四肢关节之处,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足胫纵缓而不能任地也。挈,丘结切。)
肝气热则胆泄
口苦,筋膜干,筋膜干
则
筋急而挛,发为
筋痿。(
肝痿者,筋痿也。胆附于肝,肝气热则
胆汁溢泄,故为口苦。筋膜受热则
血液干燥,故
拘急而
挛,为筋痿也。)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
肌肉不仁,发为
肉痿。(
脾痿者,肉痿也。脾与胃以膜相连而
开窍于口,故脾气热
则胃干而渴。
脾主肌肉,今热蓄于内,则
精气耗伤,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肾气热则
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
痿。(
肾痿者,
骨痿也。腰者
肾之府,其
脉贯脊,其主骨髓,故肾气热则见证若此。)
帝曰∶何以得之?(此下言
五痿之所由生也。)岐伯曰∶肺者
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肺位最高,故谓之长。复于
心上,故谓之盖。)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
肺鸣,鸣则肺热叶焦,(肺志不伸,则
气郁生火,故
喘息有声,发为肺鸣。
金脏病则失其清肃之化,故热而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此之谓也。(故曰,引古语也。
肺主气以行营
卫,治
阴阳,故五脏之痿,皆因于
肺气热,则五脏之阴皆不足,此痿之生于肺也。五痿之证虽异,总皆谓之痿。)悲
哀大甚则
胞络绝,胞络绝则
阳气内动,发则
心下崩,数
溲血也,(胞络者,
子宫之
络脉也。《评
热病论》曰∶
胞脉者属心
而络于
胞中。故
悲哀太甚,则
心系急而胞络绝,上下不交,
亢阳内动,逼血下崩,令人数为
溺血也。)故《本病》曰∶大
经空虚,发为
肌痹,传为脉痿。(《本病》,古经篇名。血失则
大经空虚,无以渗灌肌肉,荣养脉络,故先为肌肉
顽痹而后
传为脉痿者,生于心也。)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
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
白淫,(思想无穷,
所愿不得,欲不遂也。意淫于外,入房太甚,
阴气伤也。故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宗筋者聚于
前阴,
精伤于内,
气陷于
下,故为白淫,即今之所谓带浊也。)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
使内也。(《下经》,古经也。
肝主筋,故使内而筋痿
者,生于肝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
不仁,发为肉痿,(渐,有由来也。以水
为事,从事于卑湿之所也。相,并也。脾主肌肉而恶湿,湿着于肉,则
卫气不荣,故肌肉顽痹而为肉痿。渍,蚤四切。)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
湿地也。(地之
湿气,感则害皮肉
筋脉,病生于脾也。)有所远行
劳倦,逢大热则渴,渴则阳
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
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远行劳倦,最能生热,
阳盛则内伐
真阴,水不胜火,故主于肾。)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热甚则精髓干涸,故骨枯而为痿,病生
于肾也。)
帝曰∶何以别之?(此下辨五痿之色证也。)岐伯曰∶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
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
肝热者色苍而
爪枯,
脾热者色黄而肉
蠕动,
肾热者色黑而
齿槁,(蠕者软,微动貌,又曰虫行貌。)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
阳明何也?(此下言治痿之法也。论言者,即《
根结篇》曰∶痿疾者取之阳
明。见
经络类三十。)岐伯曰∶阳明者,
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
束骨而
利机关也。(阳明,
胃脉也。主纳水谷,
化气血,以资养
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宗筋者,前阴所聚之筋也。为诸筋之会,凡腰脊
溪谷之筋,皆属
于此,故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冲脉者,
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主筋。(经脉之海者,冲脉为十二经之血
海也,故主渗灌溪谷。冲脉起于
气街,并
少阴之经,夹脐上行,
阳明脉亦夹脐旁,去中行二寸下行,故皆会于宗筋。)阴
阳总
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
为之长,皆属于
带脉而络于
督脉。(
宗脉聚于前阴,前阴者,足之三阴阳明
少阳及冲任督
跷九脉之所会也。九者之中,则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冲为经脉之海,此
一阴一阳总乎其间,故曰阴阳总宗筋之会也。
会于气街者,气街为阳明之正脉,故阳明独为之长。带脉者,起于
季胁,围身
一周。督脉者,起于
会阴,分三岐为任冲
而上行腹背。故诸经者,皆联属于带脉,
支络于督脉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
不用也。(阳明虚则血
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至驰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
收引,故足痿不为用。此所以当治阳明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
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
虚实,和其
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诸经之所溜为荥,所注
为俞,补者所以致气,通者所以
行气。上文云独取阳明,此复云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
之经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
阳明厥阴之
荥俞,脉痿者取阳明少阴之荥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
然筋脉肉骨,则各有
所受之时月,如木病者在筋,火病者在脉,土病者在肉,金病者在皮毛,
水病者在骨,知所受之浅深以调虚实,知
时气
之
盛衰以和逆顺,则病可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