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卷 疾病类] 七十、六经痹疝
(《
素问·
四时刺
逆从论》附∶
疝气说)
厥阴有余病
阴痹,(厥阴者风木之气也,风木有余则邪并于肝,
肝经之脉结于诸阴之分,故病为阴痹。痹义如前。)
不足病生
热痹,(厥阴之
气不足,则
阳邪胜之,故病生热痹。)滑则病
狐疝风,(滑为阳邪有余,而
病风者,热则生风也。
疝者
前阴少腹之病,男女
五脏皆有之。狐之昼伏夜出,阴兽也,疝在厥阴,其出入上下不常,与狐相类,故曰狐疝风。
此非外入之风,乃以
肝邪为言也。下准此。)涩则病少腹积气。(涩为
气虚,为血滞,故
邪气留止而病为
积聚。)
少阴有余病
皮痹隐轸,(少阴者
君火之气也,火盛则克金,皮者肺之合,故为皮痹。隐轸,即
瘾疹也。)不足病
肺痹,
(火不足则金无所畏,
燥邪独胜,故病为肺痹。)滑则病
肺风疝,(滑实则君火为邪,故乘于肺,病在气也。)涩则病积溲
血。(涩为
心血不足,故经滞而为积聚,血乱而为
溲血也。)
太阴有余病
肉痹寒中,(太阴者湿土之气也,
湿邪有余,故为肉痹。
寒湿在脾,故为寒中。)不足病
脾痹,(土弱则脾
气不行也。)滑则病
脾风疝,(太阴脉滑,则土邪有余。脾风疝者,即肿重坠之属,病在湿也。)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脾脉入腹,上注心中,涩因脾弱,故病
脾积及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
病脉痹、身时热,(阳明者燥金之气也,其合
大肠与胃,
燥气有余,则
血脉虚而
阴水弱,故病脉痹及身为时
热。)不足病
心痹,(燥气不足则火胜为邪,故病为心痹。)滑则病
心风疝,(滑则
燥热生风,热则主于心也,故为心风疝。)
涩则病积、时
善惊。(涩则
胃虚而滞,故病积。胃虚者风木乘之,故善惊。)
太阳有余病
骨痹身重,(太阳者寒水之气也,其合肾,其主骨,故太阳
寒邪有余者,主为骨痹、为身重。)不足病肾
痹,(不足则
肾气弱,故病为
肾痹。)滑则病
肾风疝,(太阳滑实者
风寒挟邪,故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
巅疾。(太阳
之脉交
巅上,络肾属
膀胱,故其脉涩
气滞,当为
肾积及顶巅之病。)
少阳有余病
筋痹胁满,(少阳者
相火之气也,其合肝胆,其主筋,其脉行于
胁肋,故少阳之邪有余者,当病筋痹胁满。)
不足病
肝痹,(少阳不足则
肝脏气虚,故病为肝痹。)滑则病
肝风疝,(滑实则
风热合邪而为肝风疝,病在筋也。)涩则病
积、时
筋急目痛。(涩以血滞,故病
肝积。
肝主筋,
开窍于目,故为筋急目痛。愚按∶
本经诸篇所言疝证不一,有云
狐疝,
以其出入不常也。有疝者,以其顽肿
不仁也。有
冲疝者,以其自少腹上冲心而痛也。有
厥疝者,以积气在腹中而
气逆
为疝也。有瘕者,以少腹
冤热而痛
出白,一名曰蛊也。有
六经风疝者,如本篇之所云也。有
小肠疝者,如《邪气
脏腑病
形篇》曰
小肠病者,
小腹痛,
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者,亦疝之属也。是皆诸疝之义。按《
骨空论》曰∶
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
七疝,女子
带下瘕聚。盖任脉者,起于
中极之下,以上
毛际,循腹里,
上关元,总诸阴之会,故诸疝之在
小腹
者,无不由任脉
为之原,而诸经为之派耳。云七疝者,乃总诸疝为言,如本篇所言者六也,《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者一
也,盖以诸经之疝所属有七,故云七疝。若狐冲厥之类,亦不过为七疝之别名耳。后世如巢氏所叙七疝,则曰厥、、
寒、气、盘、、野狼。至
张子和非之曰∶此俗工所立谬名也。盖环
阴器上抵小腹者,乃属
足厥阴肝经之部分,是受疝之
处也。又曰∶凡疝者,非
肝木受邪,则肝木自甚,皆属肝经。于是亦立七疝之名,曰寒、水、筋、血、气、狐、,治
多用下。继自丹溪以来,皆宗其说。然以愚观之,亦未为得。夫前阴小腹之间,乃足
三阴阳明任冲
督脉之所聚,岂得独
以厥阴经为言?但如本篇六疝皆兼风言者,本非外入之风,盖风属肝,肝主筋,故凡病各经之疝者,谓其病多在筋而皆
挟肝邪则可;若谓必在厥阴,则不可也。后世议论徒多,又安能出《
内经》之围范哉?学人当以经旨为正。至于治之之
法,
大都此证寒则多痛,热则多纵,湿则多肿坠,虚者亦然,若重在
血分者不移,在
气分者多动。分察六者于诸经,各
因其多少
虚实而兼治之,自无不效也。又诸疝详义,具会通类疾病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