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 经络类] 二、十二经脉
(
灵枢经脉篇)
雷公曰∶愿卒闻
经脉之始生。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
虚实,不可不通。(卒,尽也。)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
中焦,(
十二经脉所属,肺为
手太阴经也。中焦当胃
中脘,在脐上四寸之分。手之
三阴,从脏走
手,故手太阴脉发于此。凡后
手三阴经,皆自内而出也。愚按∶此十二经者,即
营气也。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
肺经者,
以
脉气流经,
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以行
阴阳,而
五脏六腑皆以
受气,故十二经以肺经为首,循序相传,尽于
足厥阴肝
经而又传于肺,终而复始,是为
一周。)下络
大肠,(络,联系也。当
任脉水分穴之分,
肺脉络于大肠,以肺与大肠为表
里也。按∶十二经相通,各有
表里。凡在
本经者皆曰属,以此通彼者皆曰络,故在手太阴则曰属肺络大肠,在
手阳明则
曰属大肠络肺,彼此互更,皆以本经为主也。下文十二经皆仿此。)还循胃口,(还,复也。循,巡绕也。自大肠而上,
复循胃口。)
上膈属肺,(膈,膈膜也。人有膈膜,居心肺之下,前齐
鸠尾,后齐十一椎,周遭相着,所以遮隔
浊气,不
使上熏心肺也。属者,所部之谓。)从
肺系横出
腋下,(肺系,
喉咙也。喉以
通气,下连于肺。膊之下,胁之上曰腋。腋
下,即
中府之旁。系音系。)下循内,(膊之内侧,上至腋,下至肘,嫩
白肉曰,
天府侠白之次也。,儒、软二
音,又奴刀、奴到二切。)行
少阴、
心主之前,(少阴,
心经也。心主,
手厥阴经也。手之三阴,
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也。)下
肘中,循臂内,(膊臂之交曰肘中,
穴名尺泽。肘以下为臂。内,内侧也。行
孔最、
列缺、
经渠之次。)
上骨下廉,入
寸口,(骨,
掌后高骨也。下廉,骨下侧也。寸口,关前
动脉也,即
太渊穴处。)上鱼,循
鱼际,(手腕之前,
大指本节之间,其肥肉隆起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口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出大指之端;(端,指尖也,即
少商
穴,
手太阴肺经止于此。)其支者,从腕后直出
次指内廉出其端。(支者,如木之有枝,此以
正经之外而复有旁通之络也。
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经
别络,从腕后上侧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交
商阳穴而接乎手阳明经也。此下十二经为病,见疾病
类第十,与此本出同篇,所当互考。)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
大指次指之端,(大肠为手阳明经也。大指次指,即食指之端也,穴名商阳。手之
三阳,从手
走头,故手阳明脉发于此。凡后
手三阳经皆然。)循指
上廉,出
合谷两骨之间,(循义见前,凡前已注明者后不再注,余
仿此。上廉,上侧也。凡经脉阳行于外,阴行于内,后诸经皆同。循指上廉,
二间、
三间也。合谷,穴名。两骨,即大
指次指后
岐骨间也,俗名
虎口。)上入两筋之中,(腕中上侧两筋
陷中,
阳溪穴也。)循臂上廉,入肘
外廉,(循阳溪等穴
以上
曲池也。)上外
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外前廉,行肘、
五里、臂也。肩端骨罅为骨,以上肩、
巨骨也。,隅同。)上出于
柱骨之会上,(
肩背之上,
颈项之根,为
天柱骨。
六阳皆会于
督脉之
大椎,是为会上。)下入
缺盆络肺,
下膈属大肠;(自大椎而前,入
足阳明之缺盆,络于肺中,复下膈,当脐旁
天枢之分属于大肠,与肺相为表里
也。)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头茎为颈。耳下曲处为颊。
颈中之穴,
天鼎、
扶突也。)还出挟口交
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
鼻孔。(人中,即督脉之
水沟穴。由人中而左右
互交、上挟鼻孔者,自禾以交于
迎香穴也。手阳
明经止于此,乃自
山根交
承泣穴而接乎足阳明经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胃为足阳明经也。,鼻茎也,亦曰山根。交,其脉左右互交也。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故
足阳明脉发于此。凡后
足三阳经皆然。音遏。)旁纳
太阳之脉,(纳,入也。
足太阳起于目
内睛明穴,
与相近,
阳明由此下行,故入之也。)下循鼻外,入上齿中,(鼻外,即承泣、
四白、巨之分。)还出挟口环唇,下交
承浆,(环,绕也。承浆,
任脉穴。)却循颐
后下廉,出
大迎,(腮下为颔。颔中为颐。由
地仓以下大迎也。)循
颊车,上
耳前,过
客主人,循
发际,至
额颅;(颊车,本经穴,在耳下。上耳前,
下关也。客主人,
足少阳经穴,在耳前。循发际
以上
头维,至额颅,会于督脉之
神庭。额颅,发际前也。)其支者,从大迎前下
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人迎,缺盆,俱本经穴。属胃,谓本经之所属也。络脾,胃与脾为表里也。此支自缺盆入内下膈,当
上脘中脘之分,
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
下乳内廉,(直者,直下而外行也。从缺盆下
行气户等穴,以至
乳中、
乳根也。)下挟脐,(天
枢等穴也。)入
气街中;(自
外陵等穴下入气街,即
气冲也,在
毛际两旁鼠鼷上一寸。)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
至气街中而合,(胃口,胃之下口,当
下脘之分,
难经谓之
幽门者是也。循腹里,过
足少阴肓之外,此即上文支者之脉,
由胃下行,而与直者复合于气街之中也。)以下
髀关,抵
伏兔,下
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
足跗,入中趾内间;(髀,股
也。抵,至也。髀关、伏兔,皆
膝上穴名。自此由
阴市诸穴以下。膝盖曰膑。骨曰胫。足面曰跗。此三者,即
犊鼻、
巨虚、
冲阳等穴之次。乃循
内庭入中趾内间而出
厉兑,足阳明经止于此。厉兑义详本穴条下。髀,并米切,又音比。膑,
频、牝二音。胫,形敬切。跗,附、孚二音。)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
跗上,入
大趾间出其
端。(廉,上廉也。下廉三寸,即
丰隆穴。是为阳明别络,故下入中趾外间。又其支者,自跗上冲阳穴次,别行入大趾间,
斜出足厥阴
行间之次,循大趾出其端,而接乎
足太阴经也。)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脾为足太阴经也。起于
足大趾端隐白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故足太阴脉发于此。
凡后
足三阴经皆然。)循趾内侧
白肉际,过
核骨后,上
内踝前廉,(循趾内侧白肉际,行
大都、
太白等穴。核骨,即大趾
本节后内侧圆骨也。滑氏言为
孤拐骨者非,盖
孤拐即名
踝骨,古有击踝之说,即今北人所谓打孤拐也。核骨唯一,踝骨
则有
内外之分。滑氏以足
跟骨为踝者亦非,盖彼曰跟踵,非踝也。踝,胡寡切。)上内,循
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足肚也,亦名
腓肠。本经自
漏谷上行,交出厥阴之前,即
地机,
阴陵泉也。,本经与通用,音篆。盖本音,玉
篇以足跟为。)上膝股内前廉,(股,
大腿也,一曰髀内为股。前廉,上侧也,当
血海、
箕门之次。)入腹属脾络胃,(自
冲门穴入腹内行。脾与胃为表里,故于中脘、下脘之分,属脾络胃也。)上膈挟咽,连
舌本,散
舌下;(咽以咽物,居喉
之后。自
胃脘上行至此,连舌本,散舌下而终。本,根也。)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足太阴外行者,由腹之
四行,上
府舍,
腹结等穴,散于
胸中,而止于
大包。其内行而支者,自胃脘别上膈,注心中,而接乎
手少阴经也。)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心为手少阴经,故脉发于心中。)出属
心系,(心当
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
下系心,
心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
为之主也。系音。)下膈络
小肠;)心与小肠为表里,故下膈当脐上二
寸下脘之分络小肠也。)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
目系;(支者,从心系出任脉之外,上行挟咽,系目系,以合于内。)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直者,经之正脉也。此自前心系复上肺,由足少阳
渊腋之次出腋下,上行
极泉穴,
手少阴经行于外者始此。)下循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内后廉,
青灵穴也。手之三阴,少阴居太阴、厥阴之
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
少海、
灵道等穴也。)抵掌后
锐骨之端,(手腕下踝为锐骨,
神门穴也。)入掌内后廉,循小
指之内出其端。(
少府、
少冲也。手少阴经止于此,乃交
小指外侧,而接乎
手太阳经也。滑氏曰∶心为
君主之官,尊于他
脏,故其
交经接受,不假支别云。)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小肠为手太阳经也。起于小指外侧端
少泽穴。)循手外侧,
上腕,出踝中,(
前谷、
后溪、
腕骨等穴也。)直上循
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循臂骨下廉
阳谷等穴,出肘内侧两骨尖陷中,
小海穴也。
此处捺之,应于小指之上。)上循外后廉,(行手阳明、
少阳之外。)出
肩解,绕
肩胛,交肩上,(
肩后骨缝曰肩解,即
肩贞穴也。肩胛,、
天宗等处也。肩上,
秉风、
曲垣等穴也。左右交于两肩之上,会于督脉之大椎。滑氏曰∶脊两
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即
肩骨也。胛音甲。)入缺盆络心,(自缺盆由胸下行,入
膻中络心,
心与小肠为表里也。)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自缺盆之下,循咽下膈,抵胃下行,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此本经之
行于内者。)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
耳中;(其支行于外者,出缺盆,循颈中之
天窗,上颊后之
天容,
由颧以入耳中
听宫穴也,手太阴经止于此。音资。)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斜络于颧。(
目下为。目
内角为内。颧,即
颧骨下颧穴,手太阳自此交目内,而接乎足太阳经也。音拙。颧音权。)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膀胱为足太阳经也。起于目内睛明穴。)上额交巅;(由
攒竹上额,历
曲差、
五处
等穴,自
络却穴左右斜行,而交于项巅之
百会。)其支者,从巅至
耳上角;(其支者由百会旁行,至耳上角,过足少阳之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窍阴、
完骨,故此六穴者皆为足太阳、少阳之会。)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自百会行
通天、
络却、
玉枕,入络于脑中也。)还出别下项,循
肩膊内,
挟脊抵腰中,(自脑复出别下项,由
天柱而下会于督脉之大椎、
陶道,却循肩膊内分作四行而下。此节言内两行者,挟脊两旁,各相去一寸半,自
大杼行
风门及
脏腑诸而抵腰中等穴
也。中行
椎骨曰脊。臀骨上曰腰。膊音博。)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自腰中入膂,络肾,前属膀胱,肾与膀胱为表里也。
挟脊两旁之肉曰膂。膂音旅。)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从腰中循
髋骨下挟脊,历
四穴,贯臀之
会阳,
下行
承扶、
殷门、浮、
委阳,入之
委中也。尻旁
大肉曰臀。膝
后曲处曰。臀音屯。音国。音辽。)其支者,从
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此支言肩膊内、大杼下,外两行也。左右贯胛,去脊各三寸别行,历
附分、
魄户、
膏肓等
穴,挟脊下行,由
秩边而过
髀枢也。)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中,(过髀枢,会于足少阳之
环跳,循髀外后廉,
去承扶一寸五分之间下行,复与前之入中者相合。)以下贯内,出
外踝之后,循
京骨,至
小趾外侧。(贯内者,由
合阳以下
承筋、
承山等穴也。出外踝之后,
昆仑、
仆参等穴也。小趾本节后
大骨曰京骨。小趾外侧端曰
至阴,足太阳经
穴止此,乃交于小趾之下,而接乎足少阴经也。,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
足心,(肾为足少阴经也。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之
涌泉穴。邪,斜同。)出于
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然谷,在内踝前大骨下。内踝之后别入跟中,即
太溪、
大钟等穴。)以上内,出
内廉,(
自复溜、
交信,过足太阴之
三阴交,以上内之
筑宾,出内廉之
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上
股内后廉,结于督脉之
长强,以贯
脊中而后属于肾,前当
关元中极之分而络于膀胱,以其相为表里也。滑氏曰∶由阴谷
上股内后廉、贯脊,会于脊之长强穴,还出于前,循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当盲俞之所脐之左右属肾,
下脐,过关元、中极而络膀胱也。)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滑氏曰∶其直行者,从肓俞属
肾处上行,循
商曲、
石关、
阴都、
通谷诸穴,贯肝,上循幽门上膈,历
步廊入肺中,循
神封、
灵墟、
神藏、中、
俞府
而上循喉咙,并人迎,挟舌本而终也。愚按∶足少阴一经,考之本篇及
经别、
经筋等篇,皆言由脊里,上注心肺而散于
胸中;惟
骨空论曰∶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
甲乙经于俞府、中、神藏、灵墟、
神封、步廊等穴,皆云
足少阴脉气所发;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十一
穴,皆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故滑氏之注如此,实本于
甲乙、
铜人诸书,而甲乙等书实本之骨空论也。)其支者,从肺出络
心,注胸中。(其支者,自神藏之际,从肺络心注胸中,以上俞府诸穴,足少阴经止于此,而接乎手厥阴经也。胸中,当
两乳之间,亦曰膻中。)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心主者,心之所主也。心本手少阴,而复有手厥阴者,
心包络之经也。如
邪客
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诸邪之在心者,皆在心之
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其脉之出入屈折,行之疾徐,
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故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胸中义见上文。滑氏曰∶或问∶手厥阴经曰心主,又曰心包络
何也?曰∶
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手厥阴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
手心主,以经而言,则曰心包络,一经而二名,
实相火也。)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心包络,包心之膜络也。包络为心主之外卫,三为脏腑之外卫,故为表
里而相络。诸经皆无历字,独此有之,盖指上中下而言,上即膻中,中即中脘,下即脐下,故任脉之
阴交穴为三募也。
,焦通用。)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胁上际为腋。腋下三寸,
天池也,手厥阴经穴始此。)上抵腋下,循内,
行太阴少阴之间,(上抵腋下之
天泉,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以手之三阴,厥阴在中也。)入肘中,
下臂行两筋之间,
(入肘中,
曲泽也。下臂行两筋之间,门、
间使、
内关、
大陵也。)入
掌中,循
中指出其端;(入掌中,
劳宫也。中指
端,
中冲也,手厥阴经止于此。)其支者,别掌中,循
小指次指出其端。(小指次指,谓小指之次指,即
无名指也。其支
者,自劳宫别行名
指端,而接乎
手少阳经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三焦为手少阳经也。起于无名指端
关冲穴。)上出两指之间,(即小指次指之
间
液门、
中渚穴也。)循
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手表之腕,
阳池也。臂外两骨间,
外关、
支沟等穴也。)上贯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上贯肘之
天井,循外,行手太阳之前,手阳明之后,历
清冷渊、
消泺、会上肩,
过足少阳之
肩井,自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也。)入缺盆,布膻中,散络
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内行者入缺盆,复
由足阳明之外,下布膻中,散络心包,相为表里,乃自
上焦下膈,循中焦下行,并
足太阳之正入络膀胱以约
下焦,故足
太阳经委阳穴为三焦下辅也。详见后十六。)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行于外者,自膻中上行,出缺盆,循天上项,会于督脉之大椎,循
天牖,系耳后之
翳风、螈脉、
颅息,出耳上
角之
角孙,过足少阳之
悬厘、
颔厌,下行耳颊至会于手太阳颧之分。音拙,目下也。)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
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此支从耳后翳风入耳中,过手太阳之听宫,出走耳前之
耳门,过足少阳之客主人,
交颊,循和,上
丝竹空,至目锐,会于
瞳子穴,手少阳经止于此,而接乎足少阳经也。)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胆为足少阳经也。起于目锐瞳子穴。目之外角曰锐。)上抵
头角,下耳后,(自
目锐,由
听会、客主人上抵头角,循颔厌,下
悬颅、悬厘,从
耳上发际入曲鬓、率谷,历手少阳之角孙外折下耳后,
行天冲、浮白、窍阴、完骨,又自完骨外折上行,循
本神,前
至阳白,复内折上行,循
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由
风池而下行也。)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自风池循颈,过手少阳之天牖,行少阳
之前,下至肩上,循肩井,复交出手少阳之后,过督脉之大椎,会于手太阳之秉风,而前入于足阳明缺盆之外。)其支者,
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其支者,从耳后颞HT间,过手少阳之翳风,入耳中,过手太阳之听宫,出
走耳前,复自听会至目锐后瞳子之分。)其支者,别锐皆,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其支者,别自目外瞳
子,下足阳明大迎之次,由手少阳之
丝竹、和而下抵于也。)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其下于足阳明者,合于下
关,乃自颊车下颈,循本经之前,与前之入缺盆者相合,以下胸中。)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
际,横入
髀厌中;(其内行者,由缺盆下胸,当手厥阴天池之分贯膈,足厥阴
期门之分络肝,本经
日月之分属胆,而相为
表里,乃循胁里,由足厥阴之
章门下行,出足阳明之气街,绕毛际,合于足厥阴,以横入髀厌中之环跳穴也。)其直者,
从缺盆下腋,循胸过
季胁,下合髀厌中,(其直下而行于外者,从缺盆下腋循胸,历渊腋、
辄筋、日月过季胁,循
京门、
带脉等穴下行,由居入足太阳之上、中、下下行,复与前之入髀厌者相合。)以下循
髀阳,出
膝外廉,下
外辅骨
之前,(髀阳,髀之外侧也。
辅骨,
膝下两旁高骨也。由髀阳行太阳阳明之中,历
中渎、
阳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
自
阳陵泉以下
阳交等穴也。)直下抵
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
小趾次趾之间;(
外踝上骨际曰绝骨。绝骨
之端,
阳辅穴也。下行
悬钟,循足面上之
丘墟、临泣等穴,乃入小趾次趾之间,至窍阴穴,足少阳经止于此。)其支者,
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岐骨内出其端,还贯
爪甲,出
三毛。(足大趾次趾本节后骨缝为岐骨。大趾爪甲后二节间为
三毛。其支者自足跗上别行入大趾,循岐骨内,出大趾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而接乎足厥阴经也。)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
丛毛之际,(肝为足厥阴经也。起于足大趾,
去爪甲
横纹后,丛毛际
大敦穴。丛毛,即上文
所谓三毛也。)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足跗上廉,行间、
太冲也。内踝前一寸,
中封也。)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
后,上内廉,(上踝过足太阴之三阴交,历
蠡沟、
中都,复上一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至
膝关、
曲泉也。)循
股阴,入毛中,过
阴器,(股阴,内侧也。循股内之
阴包、五里、
阴廉,上会于足太阴之冲门、府舍,入阴毛中之
急脉,
遂左右相交,环绕阴器,而会于任脉之
曲骨。)抵
小腹,挟胃属肝络胆,(自阴上入小腹,会于任脉之中极、关元,循章
门至期门之所挟胃属肝,下足少阳日月之所络胆,而肝胆相为表里也。)上贯膈,布
胁肋,(自期门上贯膈,行足太阴食
窦之外,大包之里,散布胁肋,上足少阳渊腋、手太阴
云门之下,足厥阴经穴止于此。)循喉咙之后,上入
颃颡,连目系,
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颃颡,咽颡也。目内深处为目系。其内行而上者,自胁肋间,由足阳明人迎之外,循喉咙之后
入颃颡,行足阳明大迎、地仓、四白之外,内连目系,上出足少阳
阳白之外,临泣之里,与督脉相会于顶巅之百会。)其
支者,从目系下
颊里,环唇内;(此支者,从前目系之分,下行任脉之外,本经之里,下颊里,交环于
口唇之内。)其支
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又其支者,从
前期门属肝所行足太阴
食窦之外,本经之里,别贯膈,上注于肺,下行至中
焦,挟中脘之分,复接于手太阴肺经,以尽十二经之一周,终而复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