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 论治类] 一、治病必求于本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凡天地万物变化生杀神明之
道,总不外乎阴阳之理,故阴阳为万事之本。)
治病必求于本。(万事万变既皆本于阴阳,而
病机药性脉息论
治则最切于
此,故凡
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求得其本,
然后可以施治。此篇上下详义已见阴阳类第一章,本类
复列首篇者,盖以治病之道,所重在本,故特表而冠之,观者当彼此互阅。愚按∶本者,原也,始也,万事万物之所以
然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无非求本之道。故黄帝曰∶治病必求于本。孔
子曰∶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此神圣心传出乎一贯,可见随几应变,必不可忽于
根本,而于疾病尤所当先,察得其本,
无余义矣。惟是本之一字,合之则唯一,分之则无穷。所谓合之唯一者,即本篇所谓阴阳也,未有不明阴阳而能知事理
者,亦未有不明阴阳而能知疾病者,此天地万物之大本,必不可不知也。所谓分之无穷者,有变必有象,有象必有本,
凡事有必不可罔顾者,即本之所在也。姑举其略曰,死以生为本,欲救其死,勿伤其生。邪以正为本,欲攻其邪,必顾
其正。阴以阳为本,阳存则生,阳尽则死。静以动为本,有动则活,无动则止。血以气为本,气来则行,气去则凝。证
以脉为本,脉吉则吉,脉凶则凶。先者后之本,从此来者,须从此去。
急者缓之本,孰急可忧,孰缓无虑。内者外之本,
外实者何伤,中败者堪畏。下者上之本,滋苗者先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虚者实之本,有余者拔之无难,不足者攻
之何忍。真者假之本,浅陋者只知见在,精妙者疑似独明。至若医家之本在学力,学力不到,安能格物致知?而尤忌者,
不畏难而自足。病家之本在知医,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而尤忌者,好杂用而自专。凡此者。虽未足以尽求本之妙,
而一隅三反,从可类推。总之求本之道无他也,求勿伤其生而已。列子曰∶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淮南子曰∶
所以贵
扁鹊者,知病之所从生也。所以贵圣人者,知乱之所由起也。王应震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无汗不
发汗,
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精遗不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行医不识气,
治法从何据,堪笑道
中人,未到知音
处。此真知本之言也,学人当知省之。
标本类第五章义有所关,当与此篇互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