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卷 疾病类] 二十四、五脏病气法时
(《
素问·藏气
法时论》)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
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
水火
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
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五行之道,当其王
则为贵,当其衰则为贱。间甚,即
轻重之谓。卒,尽也。)岐伯曰∶肝主春,(木脏也。)
足厥阴、
少阳主治,(
厥阴肝,
乙木也。少阳胆,甲木也。二脏相为
表里,故治同。)其日
甲乙。(甲为阳木,乙为阴木,皆东方之干,内应肝胆,即年
月日时无不皆然。他彼此。)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为
将军之官,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反为所苦,故宜食
甘以缓之,则急者可平,柔能制刚也。)病在肝,愈于夏;(夏属火,木所生也。
肝木畏金,火能平之。子制其鬼,故愈。
余同。)夏不愈,甚于秋;(胜己者也。)秋不死,持于冬;(得
母气以养之,生我者也,故可执持无害矣。余持同。)起于
春。(木王之时也。)禁当风。(
风气通于肝,故禁之勿犯。)
肝病者,愈在
丙丁;(同前
夏气,能制胜己者也。)丙丁不愈,
加于
庚辛;(同前秋气,金伐木也。)庚辛不死,持于
壬癸;(同前冬气,得所生也。)起于甲乙。(同前春气,逢其王也。)
肝病者,
平旦慧,
下晡甚,
夜半静。(平旦寅卯,木王时也,故爽慧。下晡申酉,金之胜也,故加甚。夜半亥子,木得生
也,故安静。晡,卑姑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木不宜郁,故欲以
辛散之。顺其性者为补,
逆其性者为泻,肝喜散而恶收,故辛为补、酸为泻。此下五脏补泻之味,与《至
真要大论》
主客正味义同,详
运气类三
十。)
心主夏,(火脏也。)
手少阴、
太阳主治,(
少阴心,丁火也。太阳
小肠,丙火也。二脏表里,故治同。)其日丙丁。(丙
为
阳火,丁为
阴火,南方之干也。)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藏神,其志喜,
喜则气缓而
心虚神散,故宜食酸以收之。)
病在心,愈在
长夏;(长夏土,火之子也。)长夏不愈,甚于冬;(火不胜水也。)冬不死,持于春;(火得所生也。)起于
夏。(火之王也。)禁温食热衣。(恐助
火邪也。)
心病者,愈在
戊己;(应长夏也。)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应冬气也。)
壬癸不死,持于甲乙;(应春气也。)起于丙丁。(应夏气也。)心病者,
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日中巳午,火王时也,
故慧。夜半亥子,水之胜也,故甚。平旦寅卯,火得生也,故静。)心欲,急食咸以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心火
太过则为躁越,故急宜食咸以之,盖咸从水化,能相济也。心欲,故以咸为补。心苦缓,故以甘缓为泻。
、软同)
脾主长夏,(土脏也。)
足太阴、
阳明主治,(阳明胃,
太阴脾,戊己土也。表里治同。)其日戊己。(戊为
阳土,己为
阴土,
中宫之干也。)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以运化水谷,制水为事,湿胜则反伤
脾土,故宜食苦温以燥之。)病在
脾,愈在秋;(秋属金,土之子也。)秋不愈,甚于春;(土不胜木也。)春不死,持于夏;(土得火生也。)起于长夏。(土
之王也。)禁温食饱食,
湿地濡衣。(温言非热,防滞也。湿地濡衣,
阴寒也。皆能病脾,故当禁之。)
脾病者,愈在庚辛;
(应愈在秋也。)庚辛不愈,加于甲乙;(应甚于春也。)甲乙不死,持于丙丁;(应持于夏也。)起于戊己。(应起于长夏
也。)脾病者,日慧,
日出甚,下晡静。(日昃曰,未土王也,故慧。日出寅卯,木胜土也,故甚。下晡申酉,其子
乡也,故静。音迭。)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脾贵充和温浓,其性欲缓,故宜食甘以缓之。脾
喜甘而恶苦,故苦为泻、甘为补也。)
肺主秋,(金脏也。)
手太阴、阳明主治,(太阴肺,辛金也。阳明
大肠,庚金也。表里治同。)其日庚辛。(庚为阳金,
辛为阴金,西方之干也。)肺苦
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主气,行治节之令,
气病则上逆于肺,故宜急食苦以泄之。)
病在肺,愈在冬,(金之子乡也。)冬不愈,甚于夏;(金
所不胜也。)夏不死,持于长夏;(
金气得生也。)起于秋。(金气
王也。)禁
寒饮食寒衣。(
形寒饮冷则伤肺也。)
肺病者,愈在壬癸;(应愈在冬也。)壬癸不愈,加于丙丁;(应甚于夏也。)
丙丁不死,持于戊己;(应持于长夏也。)起于庚辛。(应起于秋也。)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下晡金王,故
慧。日中火胜之,故甚。夜半水乡,则子能制邪,故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应秋,气主
收敛,故宜食酸以收之。
肺气宜聚不宜散,故酸收为补,辛散为泻。)
肾主冬,(
水脏也。)
足少阴、太阳主治,(少阴肾,
癸水也。太阴
膀胱,壬水也。表里治同。)其日壬癸。(壬为
阳水,
癸为
阴水,北方之干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
腠理,致
津液,
通气也。(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故
宜食辛以润之。盖辛从金化,水之母也。其能开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气也。水中有
真气,惟辛能达之,气至水亦至,
故可以润肾之燥。)病在肾,愈在春;(水之子乡也。)春不愈,甚于长夏;(水不胜土也。)长夏不死,持于秋;(水得生
也。)起于冬。(水所王也。)禁犯HT热食
温灸衣。HT,烧爆之物也。
肾恶燥烈,故当禁此。音翠。HT音哀。)
肾病者,愈在甲乙;(应愈在春也。)甲乙不愈,甚于戊己;(应甚于长夏也。)戊己不死,持于庚辛;(应持于秋也。)起
于壬癸。(应起于冬也。)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夜半水王,故慧。四季土胜之,故甚。下晡金王,水得所
生,故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主
闭藏,气贵周密,故肾欲坚,宜食苦以坚之也。苦能坚,
故为补。咸能坚,故为泻。)
夫
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此下总
结上文愈甚持起之由然也。凡
内伤外感之加于人者,皆曰邪气。外感
六气,
盛衰有持,内伤五情,间甚随藏,必因胜以侮不胜,故曰以胜相加也。)至其所生而愈,(我所生也,以时而言。下同。)
至其所不胜而甚,(我不胜彼,被克者也。)至于所生而持,(生我之时也。)自得其位而起。(自王之时也。)必先定五脏
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欲知
时气逆顺,必须先察
脏气,欲察脏气,必须先定五脏所病之脉,如肝主弦,
心主钩,肺主毛,肾主石,脾主代,脉来独至,全无
胃气,则其间甚死生之期,皆可得而知之,如上文所论者是矣。)
肝色青,宜食甘,
粳米牛肉枣葵皆甘。(此承上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义,而详言其所宜之味也。)心色赤,宜
食酸,小豆
犬肉李韭皆酸。(心苦缓,故宜此酸物以收之也。)肺色白,宜食苦,麦
羊肉杏薤皆苦。(肺苦气上逆,故宜此
苦物以泄之也。薤音械,根白如
小蒜,《尔雅翼》云∶似韭而无实。)脾色黄,宜食咸,
大豆豕肉栗藿皆咸。(咸从水化,
其气入肾,脾宜食咸者,以肾为胃关,胃与脾合,咸能
润下,利其
关窍,胃关利则
脾气运,故宜食之。上文云∶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此复言咸者,盖咸之
利湿,与苦之泻者,各有宜也。故诸脏皆同前,惟此独异耳。藿,豆叶羹也。)肾色
黑,宜食辛,黄黍
鸡肉桃葱皆辛。(肾苦燥,故宜此辛物以润之也。黄黍即糯
小米,北方谓之
黄米。)辛散,酸收,甘缓,
苦坚,咸软。(此总言
五味之用,药食皆然也。)
毒药攻邪,(药以
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
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
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
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
病在
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如《
五常政大论》曰∶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
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五
谷为养,(
养生气也。)
五果为助,(助其养也。)
五畜为益,(益
精血也。)
五菜为充,(实
脏腑也。)气味合而服之,以补
精
益气。(《
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气归精。又曰∶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
气味和合,可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
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
所宜也。(此总结上文,五脏之气,四时之用,各有所利;然变出不常,则四时五脏,因病而药,五味当随所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