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 脉色类] 三十二、色藏部位脉病易难
(
灵枢五色篇全)
雷公问于
黄帝曰∶五色独决于
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诸臣之中,惟雷公独少,故自称小子。)黄帝曰∶明堂
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
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颜
为
额角,即
天庭也。
蕃蔽者,屏蔽四旁。即藩篱之义。十步之外,而骨胳明显,其方大
丰隆可知,故能寿终百岁。盖五
色之决,不独于明堂也。蕃音烦。)雷公曰∶
五官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
五脏次于中央,
六腑挟其
两侧,
首面上于
阙庭,
王宫在于
下极,五脏安于
胸中,
真色以致,
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肺心
肝脾之候,皆在鼻中,六腑之候,皆在四旁,故一曰次于中央,一曰挟其两侧。下极居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
故曰王宫。惟五脏和平而安于胸中,则其
正色自致,病色不见,明堂必然清润,此五官之所以有辨也。部次诸义,详如
下文。恶音乌。)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
色部。
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
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不辨者,色失常度而变易难辨也。五色之见,各有其部,惟其部骨弱陷之处,
然后易于受邪
而不免于病矣。若其色部虽有变见,但得彼此生王、互
相乘袭而无克贼之见者,虽病甚不死。)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
帝曰∶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
白为寒,是谓五官。(官五色,言五色之所主也。)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黄
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
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
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益甚言进,方衰言
退也。外内皆在,
表里俱当察也。脉口者,
太阴脏脉也,故曰在中而主五脏。人迎者,
阳明腑脉也,故曰在外而主六腑。
脉口滑小紧沉者,阴分之邪盛也;人迎大紧以浮者,阳分之邪盛也,故病皆益甚。)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
者,病日损。(脉口为阴,浮滑者以阳加阴,故病日进。人迎为阳,沉滑者
阳邪渐退,故病日损。损,减也。)其脉口滑
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
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口人迎,经分表里,故其沉滑浮滑而病日进者,有
在内在外之辨也。)脉之
浮沉及人迎与
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人迎寸口之脉,其浮沉
大小相等者,非偏于阴,则偏
于阳,故病难已。按
禁服篇曰∶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
平人,则义有可知矣。)病之在脏,沉而大者,
易已,小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病在脏者,在六阴也,阴本当沉而大为有神,有神者
阴气充也,故易已;
若沉而细小,则
真阴衰而为逆矣。病在腑者,在
六阳也,阳病得
阳脉者为顺,故浮而大者病易已;若或浮小,亦逆候也。)
人迎盛坚者伤于寒,
气口盛坚者伤于食。(人迎主表,脉盛而坚者,寒伤
三阳也,是为
外感。气口主里,脉盛而坚者,食
伤
三阴也,是为
内伤。此古有之法也。今则止用寸口
诊法,不为不妙;然本无以左右分
内外之说,自
王叔和以来,谬以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其失表里之义久矣。详见
藏象类十一。)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黄帝曰∶其色粗以明、沉
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间甚,
轻重也。粗,显也。言色有显
而明,若沉夭者,其
病必甚也。上行者
浊气方升而色日增,日增者病日重。下行者
滞气将散而色渐退,渐退者病将已。)五色各有脏部,有外
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
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各有脏部,统言色脏所属,各有
分部也。外部言六腑
之表,六腑挟其两侧也。内部言五脏之里,五脏次于中央也。故凡病色先起外部而后及内部者,其病自表入里,是外为
本而内为标,故当先治其外,后治其内。若先起内部而后及外部者,其病自里出表,是阴为本而阳为标,故当先治其阴,
后治其阳。若反之者,皆为
误治,病必益甚矣。此与
标本病传论文异义同,所当互考。详标本类四五。)其脉滑大以代而
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
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滑大以代而长者,阳邪之脉也。阳邪自外传里,故
令人目有妄见,志有所恶,此阳并于阴而然。治之之法,或阴或阳,或先或后,择其要者先之,可交易而已也。)雷公曰∶
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
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
阙中,
薄泽为风,
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
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阙中,眉间也。风病在阳,
皮毛受之,故色薄而泽。
痹病在阴,肉骨受之,故色冲而浊。冲,
深也。至如厥逆病起
四肢,则病在下而色亦见于地。地者,面之下部也。此其常候,故可因其色以言其病。)雷公曰∶人
不病
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
大气入于
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大气,
大邪之气也。大邪之入者,未有不由
元气大虚
而后邪得袭之,故致卒死。卒,猝同。)雷公曰∶
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
拇指者,病虽
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如拇指者,成块成条,聚而不散也。此为最凶之色,赤者固不
佳,而黑者为尤甚,皆卒死之色也。)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察色以言时,谓五色
有衰王,部位有克贼,色藏部位,辨察明而时可知也。)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黄帝曰∶庭者首面也,(庭者,颜也,
相家谓之天庭。天庭最高,色见于此者,上应首面之疾。)
阙上者
咽喉也,(阙在眉心。阙上者,眉心之上也。其位亦高,
故应咽喉之疾。)阙中者肺也,(阙中,眉心也,中部之最高者,故应肺。)下极者心也,(下极者,两目之间,相家谓之
山根。心居肺之下,故下极应心。)直下者肝也,(下极之下为
鼻柱,相家谓之
年寿。肝在心之下,故直下应肝。)肝左者
胆也,(胆附于肝之短叶,故肝左应胆,而在年寿之左右也。)下者脾也,(年寿之下者,相家谓之
准头,是为
面王,亦曰
明堂。准头属土。居面之中央,故以应脾。)
方上者胃也,(准头两旁为方上,即
迎香之上,
鼻隧是也,相家谓之兰台廷
尉。脾与胃为表里,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应胃。)中央者
大肠也,(中央者,面之中央,谓迎香之外,
颧骨之下,大
肠之应也。)挟大肠者肾也,(挟大肠者,颊之上也。四脏皆一,惟肾有两;四脏居腹,惟肾附脊。故四脏次于中央,而
肾独应于两颊。)当肾者脐也,(肾与脐对,故当肾之下应脐。)面王以上者
小肠也,(面王,
鼻准也。小肠为腑,应挟两
侧,故面王之上,两颧之内,小肠之应也。)面王以下者
膀胱子处也,(面王以下者,
人中也,是为膀胱子处之应。子处,
子宫也。凡人人中平浅而无髭者多
无子,是正子处之应。以上皆五脏六腑之应也。)颧者肩也,(此下复言
肢节之应也。
颧为
骨之本,而居中部之上,故以应肩。)颧后者臂也,(臂接乎肩,故颧后以应臂。)臂下者手也,(手接乎臂也。)目内
上者膺乳也,(目内上者,阙下两旁也。胸两旁高处为膺。膺乳者,应胸前也。)挟绳而上者背也,颊之外曰绳,身
之后为背,故背应于挟绳之上。)循
牙车以下者股也,(牙车,
牙床也。牙车以下主下部,故以应股。)中央者膝也,(中
央,两牙车之中央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胫接于膝,足接于胫,以次而下也。)
巨分者股里也,(巨分
者,口旁大纹处也。股里者,股之内侧也。)
巨屈者
膝膑也,(巨屈,颊
下曲骨也。膝膑,
膝盖骨也。此盖统指膝部而言。
膑音牝。)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以上脏腑肢节部位,有色见面部三图,在图翼四卷。)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
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部分既定,
阴阳乃明。
阳胜者阴必衰,当助其阴以和之。阴胜者阳必衰,当助其阳以
和之。阴阳之用,无往不在,知其
盛衰,万举万当矣。)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
泽夭,谓之良
工。(阳从左,阴从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故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者,男子左为逆右为从,女子右为逆
左为从,故曰阴阳。阴阳既辨,又必能察其润泽枯夭,以决善恶之几,庶足谓之
良工也。)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内主
在里在脏,外主在表在腑,皆言色也。)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
皮
不仁。(凡五色之见于面部者,皆可因此而知其病矣。不仁,
麻痹无知也。)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
泽夭以观成败,察其
散抟以知
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浮者病浅,沉者病深,泽者无伤,夭者必败,散者病近,抟者
病远。抟,聚也。上者病在上,下者病在下。抟音团。)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
故。(神积于心则明,故能知已往来今之事。相气不微,气不能隐也。不知是非,无是非之感也。属意勿去,专而无贰也。
新故,即往今之义。相,去声。)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色明不粗,言色之明泽不显,而但见沉
夭者,其病必甚。若其虽不明泽,而亦无沉夭之色者,病必不甚也。)其
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
气痛,聚未成也。
(稚马曰驹。驹驹然者,如驹无定,散而不聚之谓。故其为病尚散。若有痛处,因于气耳,非
积聚成形之病也。)肾乘心,
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水邪克火,肾乘心也。
肾邪乘心,心先病于中,而肾色则应于外,如以下极而见黑色者是
也。不惟心肾,诸脏皆然。凡肝部见肺色,肺部见心色,肾部见脾色,脾部见肝色,及六腑之
相克者,其色皆如是也。)
男子色在于面王,为
小腹痛,下为
卵痛,其圆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
狐疝阴之属也。(面王上下,为小肠膀胱子
处之部,故主小腹痛下及卵痛。圆直者,色垂绕于面王之下也。茎,
阴茎也。高为本,下为首,因色之上下而分茎之本
末也。凡此者,总皆狐疝阴之属。,同。)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抟为聚,方圆左右,各如其
色形,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为
暴食不洁。(面王之部与男
子同,而病与男子异者,以其有
血海也。色散为痛,
气滞无形也。色抟为聚,血凝有积也。然其积聚之或方或圆,或左或右,各如其外色之形见。若其色从下行,当应至尾
,而为浸淫带浊,有润如膏之物。或暴因饮食,即下见不洁。盖兼
前后而言也。胝,当作,音底,尻臀之间也。)左
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
面色所指者也。(色见左者病在左。色见右者病在右。凡色有邪而聚散不端者,
病之所在也。故但察面色所指之处,而病可知矣。)色者,青黑赤
白黄,皆端满有
别乡。别乡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荚,在
面王为不日。(色者,言正色也。正色凡五,皆宜端满。端谓无邪,满谓充足。有别乡者,言方位时日各有所主之正向也。
别乡赤者,又言正向之外,而有邪色之见也。赤如榆荚见于面王,非其位也。不当见而见者,非其时也。是为不日。不
日者,失其常度之谓。此单举赤色为喻,而五色之谬见者,皆可类推矣。乡,向同。)其色上锐,首空上向,下锐下向,
在左右如法。(凡邪随色见,各有所向,而尖锐之处,即其乘虚所进之方。故上锐者,以首面
正气之空虚,而邪则乘之上
向也。下锐亦然。其在左在右皆同此法。)以
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肝合筋,
心合脉,
肺合皮,
脾合肉,
肾合骨也。(此总
结上文而言五色五脏之配合,如青属肝肝合筋,凡色
青筋病者,即为
肝邪,而察其所
见之部,以参酌其病情。诸脏之吉凶,可彼此而类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