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 经络类] 七、气穴三百六十五
(
素问气穴论)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人身
孔穴,皆气所居,本篇言穴不言经,故曰
气穴。周身三百六十
五气穴,周岁三百六十五日,故以应一岁。卒,尽也。)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
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窘,穷而难也。孰,谁也。溢,畅达也。)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
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圣人者闻声知情,无所不达,
故圣人易语。良马者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故良马易御。)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
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
数,
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
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真数,格物穷理之数也。
发蒙解惑未足以论,盖帝自谦非圣人,故不有真数,不足以论也。)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此下旧本有云∶背与
心相控而痛,所治
天突与
十椎及
上纪,上纪者
胃脘也,
下纪者
关元也。背胸邪系
阴阳左右如此,其病
前后痛涩,
胸胁痛
而不得息,
不得卧,
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
胸胁,支心贯膈,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以上共
计八十七字,按其文义与上下文不相流贯,新校正疑其为
骨空论文脱误于此者是,今移
入针刺类四十七。)
脏俞五十穴,
(脏,
五脏也。俞,
井荥俞经合也。
五脏之俞,五五二十五穴,左右合之,共五十穴。肝之井,
大敦也。荥,
行间也。
俞,
太冲也。经,
中封也。合,
曲泉也。
心主之井,
中冲也;荥,
劳宫也;俞,
大陵也;经,
间使也;合,
曲泽也。脾
之井,
隐白也;荥,
大都也;俞,
太白也;经,
商丘也;合,
阴陵泉也。肺之井,
少商也;荥,
鱼际也;俞,
太渊也;
经,
经渠也;合,
尺泽也。肾之井,
涌泉也;荥,
然谷也;俞,太也;经,
复溜也;合,
阴谷也。右五脏言心主而不
言心,以
邪客篇云∶
手少阴之脉独无。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
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焉。义详针
刺类二十三。)
腑俞七十二穴,(腑,
六腑也。
脏俞惟五,腑俞有六,曰井荥俞原经合也。六腑之俞,六六三十六穴,左
右合之,共七十二穴。胆之井,
窍阴也;荥,
侠溪也;俞,
临泣也;原,
丘墟也;经,
阳辅也;合,
阳陵泉也。胃之井,
厉兑也;荥,
内庭也;俞,
陷谷也;原,
冲阳也;经,
解溪也;合,
三里也。
大肠之井,
商阳也;荥,
二间也;俞,三
间也;原,
合谷也;经,
阳溪也;合,
曲池也。
小肠之井,
少泽也;荥,
前谷也;俞,
后溪也;原,
腕骨也;经,
阳谷
也;合,
小海也。
三焦之井,
关冲也;荥,
液门也;俞,
中渚也;原,
阳池也;经,
支沟也;合,
天井也。
膀胱之井,
至阴也;荥,
通谷也;俞,
束骨也;原,
京骨也;经,
昆仑也;合,
委中也。)
热俞五十九穴,(具水热穴论注中,详针
刺类三十九。)
水俞五十七穴,详针刺类三十六,并出水热穴论王氏注中。)头上
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此即前热俞
五十九
穴中之数,而
重言之也。)中
KT两旁各五凡十穴,(此五脏之
背俞,谓
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也,皆
足太阳经挟
脊之两旁者,共十穴。KT,膂同。)
大椎上两旁各一凡二穴,(大椎,
督脉穴,连上两旁者共三穴。其两旁二穴,按王
氏云∶
甲乙经、
经脉流注孔穴图经并不载,未详何俞也。新校正云∶大椎上旁无穴。今于大椎上旁按之甚,必当有穴,
意者
甲乙等经犹有未尽。)
目瞳子浮白二穴,)
瞳子、浮白各二穴,皆
足少阳经也,共
四穴。)两
髀厌分中二穴,(髀厌
分中,谓
髀枢骨分缝中,即足少阳
环跳穴也。)
犊鼻二穴,(犊鼻,
足阳明穴也。)
耳中多所闻二穴,(
手太阳听宫也。)眉
本二穴,(足太阳
攒竹也。)
完骨二穴,(足少阳经也。)项中央一穴,(
督脉风府也。)
枕骨二穴,(足少阳
上窍阴也。)上
关二穴,(足少阳
客主人也。)
大迎二穴,(足阳明穴也。)
下关二穴,(足阳明穴也。)
天柱二穴,(足太阳
经穴也。)
巨虚
上
下廉四穴,(
巨虚上廉,
巨虚下廉,皆
足阳明经穴。)
曲牙二穴,(足阳明
颊车也。)天突一穴,(
任脉穴也。)
天府二穴,
(
手太阴穴也。)
天牖二穴,(
手少阳穴也。)
扶突二穴,(
手阳明穴也。)
天窗二穴,(
手太阳穴也。)
肩解二穴,(足少阳
肩井也。)关元一穴,(任脉穴也。)
委阳二穴,(足太阳穴也。)
肩贞二穴,(手太阳穴也。)
喑门一穴,(督脉门也。)齐
一穴,(
任脉神阙也。)
胸俞十二穴,(谓俞腑、中、
神藏、
灵墟、
神封、
步廊,左右共十二穴,俱
足少阴经穴。)背俞
二穴,(足太阳
大杼也。)
膺俞十二穴,(胸之两旁曰膺。
膺俞者,手太阴之
云门、
中府,
足太阴之
周荣、
胸乡、
天溪、食
窦,左右共十二穴也。)
分肉二穴,(足少阳阳辅也,重出。)踝上横二穴,(
内踝上,
交信也,足少阳经穴。
外踝上,附
阳也,足太阳经穴。左右共四穴。)阴阳跷四穴,阴跷穴,足少阴
照海也。阳跷穴,足太阳
申脉也。左右共四穴。跷有五
音,跷、皎、乔、脚,又极虐切。)水俞在诸分,(水属阴,多在
肉理诸分之间,故治水者当取诸阴分,如水俞五十七穴
者是也。)热俞在气穴,(热为阳,多在气聚之穴,故治热者当取诸阳分,如热俞五十九穴者是也。)
寒热俞在两
骸厌中二
穴,(两骸厌中,谓
膝下外侧骨厌中,足少阳
阳关穴也。骸音鞋,说文∶
胫骨。)
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大禁者,
禁刺之穴,谓手阳明
五里也,在手太阴天府穴下五寸,左右共二穴。
玉版篇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
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正此谓也。详针刺类六十一。)凡
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自脏俞五
十穴至此,共三百六十五穴。若连前移附针刺类原文所列天突、十椎、胃脘、关元四穴,则总计三百六十九穴。内除天
突、关元及头上二十五穴俱系重复外,实止三百四十二穴。盖去古既远,相传多失,必欲考其详数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