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卷 针刺类] 六十四、刺害
(《
素问·
刺禁论》全)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要害,言各有所要,亦各有所害,当详察也。)
肝生于左,
(
肝木王于东方而主
发生,故其气生于左。)肺藏于右,(
肺金王于西方而主收敛,故其气藏于右。)心部于表,(
心火主
阳在上,故其气部于表。)肾治于里,(
肾水主阴在下,故其气治于里。)脾
为之使,(
脾土王于四季,主营运水谷以溉五
脏,故为之使。)胃为之市,(胃纳水谷,无物
不容,故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膈,膈膜也。肓,心之下,膈
之上也。膈肓之上,心肺所居。心为
阳中之阳,肺为
阳中之阴,
心主血,
肺主气,营卫于身,故称父母。)
七节之旁,
中
有
小心,(人之
脊骨共二十一节,自上而下当十四节之间,自下而上是为第七节。其两旁者,乃
肾俞穴。其中,则
命门外
俞也。人生以
阳气为本,阳在上者谓之
君火,君火在心,阳在下者谓之
相火,相火在命门,皆
真阳之所在也,故曰七节
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从谓顺其气,逆谓丧其真也。上文八者,皆人生神气之所在,顺之则福延,
逆之则咎至,乃所谓脏之要害也。)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此下言刺害也。心为
五脏六腑之主,故中之者不出一
日,其死最速。动,变动也。心在气为噫,噫见则
心气绝矣。噫音伊芳。)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语,谓无故
妄言
也。肝在气为语,语见则
肝绝矣。)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诊要经终论》曰∶中肾七日死。《
四时刺
逆从论》曰∶
其动为嚏为欠。见则
肾气绝矣。)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肺在气为咳,咳见则
肺气绝矣。《诊要经终论》曰∶中肺
者五日死。)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脾在气为吞,吞见则
脾绝矣。《诊要经终论》曰∶中脾者五日死。愚按∶上文
刺伤五脏,死期各有
远近者,以
阴阳要害之有缓急也。盖死生之道,惟阳为主,故伤于阳者为急,伤于阴者稍迟。心肺
居于膈上,
二阳脏也,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故心为最急而一日,肺次之而三日。肝脾肾居于膈下,
三阴脏也,
肝为
阴中之阳,肾为
阴中之阴,脾为
阴中之至阴,故肝稍急而五日,肾次之而六日,脾又次之而十日。此缓急之义也。
按∶《诊要经终论》王氏以
五行之数为注,脾言生数,肺言生数之余,肾言成数之余,心则不及言数,此其说若乎近理;
然或此或彼,或言或不言,难以尽合,恐不能无勉强耳。《四时刺逆从论》之文,与本篇同,见前十九。)刺中胆,一日
半死,其动为呕。(胆属
少阳,乃
生气所在,为六腑之一,然藏而不泻,又类乎脏,凡十一脏者,皆取决于胆,是谓中正
之官,
奇恒之腑,伤之者其危极速,故本篇不及六腑,独言胆也。呕出于胃,而胆证忌之,木邪犯土,见则死矣。)刺跗
上,中
大脉,血出不止死。(
跗上,足面也。大脉,
足阳明冲阳穴,
胃经之原也。胃为五脏六腑水
谷气血之海,若刺之过
伤,以致血出不止,则海竭气亡,必致死也。)刺面,中
溜脉,不幸为盲。(溜,流也。凡
血脉之通于目者,皆为溜脉。
按《
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
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论疾诊尺篇》曰∶
赤脉从上下者,
太阳病;从下上者,
阳明
病;从外走内者,
少阳病。此皆溜脉之义。刺面者不知溜脉而误中之,伤其精气,故令人盲。)刺头,中
脑户,入脑立死。
(脑户,
督脉穴,在
枕骨上,通于脑中。脑为
髓海,乃
元阳精气之所聚,针入脑则
真气泄,故立死。)刺
舌下,中脉太过,
血出不止为喑。(舌下脉者,
任脉之
廉泉穴,
足少阴之标也。中脉太过,血出不止则伤肾,
肾虚则无气,故令人喑。按《忧
恚无言篇》曰∶足之
少阴,上系于舌,终于
横骨,终于
会厌。《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
喑俳,此肾虚也。然则喑本
于肾,无所疑矣。)刺足下
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足下布络,
足跗下浮浅散见之络也。邪在布络而刺中其脉,过于
深矣。若血不出,气必随针而壅,故为肿也。)刺中大脉,令人仆,
脱色。(,
足太阳委中穴也。刺委中而中其大脉,
伤阴气于
阳经,故令人仆倒且脱色也。,隙同。仆音付。)刺
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气街即
气冲,足阳明经
穴。仆当作鼷。刺气街者,不中穴而旁中其脉,若血不出,当为肿于鼠鼷也。)刺脊间,中髓,为伛。(伛,
伛偻也。刺
脊太深误中髓者,伤腰
背骨中之精气,故令人蜷曲不能伸也。伛,雍主切。)刺
乳上,中
乳房,为肿,根蚀。(乳之上下,
皆
足阳明脉也。乳房乃
胸中气血交凑之室,故刺乳上之穴而误中乳房,则
气结不散,留而为肿,肿则必溃,且并
乳根皆
蚀而难于愈也。蚀,食同。)刺
缺盆,中
内陷,
气泄,令人喘、
咳逆。(缺盆,在
肩前横骨上陷者中,为五脏六腑之道。
凡刺缺盆过深,中其内陷之脉,致伤
脏气者,令人为喘为咳逆,盖五脏皆能动喘及为咳逆也。)
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鱼腹,
手太阴经之脉。刺之太深内陷,必反
致邪而为肿也。)
无刺大醉,令
人气乱。(大醉,乱人气血,因而刺之,是
益其乱。)
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怒本
逆气,乘怒刺之,其逆益甚。)
无刺大劳人,(大劳者气乏,刺之则气愈耗。)无刺
新饱人,(新饱者谷气盛满,
经气未定,刺之恐其易泄。)
无刺大饥人,(饥人气虚,刺则愈伤其气。)
无刺大渴人,(渴者
液少,刺则愈亡其阴。)无刺大惊人。(惊者
气怯,刺则气愈散矣。)刺
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阴股大脉,
足太阴
箕门、
血海之间。血出不止则
脾气脱,故至于死。)刺
客主人,内陷中脉,为
内漏,为聋。(客主人,
足少阳经穴。刺之
太深,则内陷中脉。脓生
耳底,是为内漏。伤其经气,故致聋也。)刺膝髌,出液,为跛。(髌,
膝盖骨也。膝者
筋之府,
刺膝髌之下而出其液,则液泄
筋枯,故令人跛。髌,频、牝二音。跛,补火切。)刺
臂太阴脉,
出血多,立死。(
臂太阴,
肺脉也。肺主气以行营卫,血出多而营卫绝,气散则死也。)刺
足少阴脉,
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足少阴,
肾脉也。
少阴之脉循
喉咙系
舌本,肾既虚而
复刺出血,是重虚也,故令舌难以言。)刺
膺中,
陷中肺,为
喘逆仰息。(肺近膺中而
误中之,则肺气上泄,故为喘为逆,仰首而息也。)刺
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肘中者,手太阴之
尺泽、
厥阴
之
曲泽皆是也。
深刺内陷,必损其气,气泄于此,则气归之,故为不能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
遗溺。(阴股
之脉,足三阴也,皆上聚于
阴器;惟少阴之在股间者,有经无穴。其在气冲下三寸者,
足厥阴之
五里也,主治肠
中热满
不得溺。若刺深内陷,令人遗溺不禁,当是此穴。然厥阴之
阴包,阳明之箕门,皆治遗溺;若刺之太深,则溺反不止矣。)
刺
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腋下胁间,肺所居也。若刺深内陷,中其肺脏,故令人咳。)刺
少腹,中
膀胱溺出,令人
少腹满。(刺中膀胱则
胞气泄,故溺出于外而为
小腹满。)刺肠,内陷,为肿。(肠,足肚也。肉浓气深,不易行散,
故刺而内陷则为肿。)刺匡上,
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匡,眼匡也。目者
宗脉之所聚,刺匡上而深陷骨间,中其
目系之
脉,则
流泪不止而为漏,视无所见而为盲也。)刺
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腰脊者,身之
大关节也。手肘足膝者,四
肢之关节也。诸筋者皆属于节,液出则筋枯,故为不得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