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卷 疾病类] 六十八、周痹众痹之刺
(《
灵枢·
周痹篇》全)
黄帝问于
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
不容空,愿闻此痛,在
血脉之中邪?将在分
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
下针,其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邪,耶
同。肉有
分理,故曰
分肉。痛,动而痛也。间不及下针,即不及定治之谓,言移易之速也。音触。)岐伯答曰∶此众
痹也,非周痹也。黄帝曰∶愿闻
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
更发更休也。(各在其处,谓随聚而发也。不能周遍上下,但或左或右,更发更休,患无定所,故曰众痹。)黄帝曰∶善。
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亦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必刺其处,谓刺其原痛之处也。治从其本,故可勿令
复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能上
能下,但随血脉而周遍于身,故曰周痹,非若众痹之左右移易也。)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
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过者,去之之谓。脱者,拔绝之谓。先
刺以过之,去其标也。后刺以脱之,拔其本也。)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
风寒湿气客于外,分
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
邪气客于肌表,渐入分肉之间,则迫切
津液而为
汁沫,沫得寒则聚而不散,故排裂
肉理为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痛则心注其处,故神归之。神归即气归也,气归则热,热则寒散而痛暂解;然其
逆气仍在,故痛虽解而厥未除,则别
有所聚,故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他痹发矣,是名周痹,发仍如此。)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
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真气不能周,即
气闭不行也,故曰痹者闭也。此节上旧有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九字,乃下文
之误复于此者,今删去之。)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
六经,视其
虚实,及
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
熨而通之,其螈坚转,引而行之。(下之六经,足六经也。大络之血结者,宜泻之;虚而脉陷空者,宜补之;寒凝而气不
周者,宜熨而通之;其螈坚转者,螈急
转筋之谓,当针引其气而行之也。螈音炽。)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
事也。九者,经巽之理,
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意者,病之情也。事者,治之法也。九者,针也。巽者,具也。言其意
其法,在乎
九针,而经具其理,凡十二经脉阴阳之病,无不尽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