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卷 针刺类] 三十二、刺有三变营卫寒痹
(《
灵枢·
寿夭刚柔篇》)
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
伯高答曰∶有
刺营者,有
刺卫者,有
刺寒痹之留经者。(刺营者刺其阴,刺卫者
刺其阳,刺寒痹者温其经,
三刺不同,故曰三变。)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何?伯高答曰∶刺营者
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
痹者
内热。(《
调经论》亦曰∶取血于营,取气于卫。内热义如下文。)黄帝曰∶营卫
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营之生
病也,
寒热少气,血上下行。(营主血,
阴气也,病在阴分则
阳胜之,故为
寒热往来。阴病则
阴虚,阴虚则无气,故为少
气。邪在血,故为上下妄行。所以刺营者当刺其
血分。)卫之生病也,
气痛时来时去,
怫忾贲响,
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卫
属阳,为水谷之
悍气,病在阳分,故为气痛。气无定形,故时来时去。怫,郁怒也。忾,大息也。贲响,腹鸣如奔也。
皆
气分之病。风寒外袭而客于肠胃之间,以
六腑属表而
阳邪归之,故病亦生于
卫气。怫音佛。忾音戏。)寒痹之为病也,
留而不去,时痛而皮
不仁。(寒痹久留不去,则
血脉不行,或凝滞而为痛,或
皮肤不知痛痒而为不仁。)黄帝曰∶刺寒痹
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之,刺大人者以
药熨之。(内热,谓温其经也。布衣血气涩浊,故当以火之,即
近世所用
雷火针及艾蒜
蒸灸之类。音翠,灼也。)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
干姜一斤,
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
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
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
咀,古人以口嚼药,碎如豆粒而用之。后世虽用
刀切,而犹称咀者,其义本此。渍,浸也。马矢中者,燃干马屎而
煨之也,此西北方所常用者。涂,盐泥
封固也。,周日也。复布为复巾者,重布为巾,如今之夹袋,所以盛贮绵絮药
滓也。滓,也。炙巾以生桑炭者,桑能利
关节,除
风寒湿痹诸痛也。大人血气清滑,故当于未刺之先,及既刺之后,
但以药熨,则经通汗出而寒痹可除矣。内,纳同。矢,屎同。音愠。音醉,滓音子。复音福。)起步内中,无见风。
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刺后起步于密室内中,欲其血气行而慎避风寒也。凡此者皆所谓内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