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卷 疾病类] 三十四、厥逆
(《
素问·厥论》)
黄帝问曰∶厥之
寒热者何也?(厥者,逆也。
气逆则乱,故忽为
眩仆脱绝,是名为厥。愚按∶
厥证之起于足者,厥
发之始也。甚至猝倒
暴厥,忽不知人,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后世不能详察,但以
手足寒热为厥,又有以脚
气为厥者,谬之甚也。虽仲景有
寒厥热厥之分,亦以手足为言,盖彼以辨
伤寒之寒热耳,实非若《
内经》之所谓厥也。
观《大奇论》曰∶暴厥者不知与
人言。《
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
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
缪刺论》曰∶手
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重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
尸厥。若此者,岂止于手足
寒热及香港脚之谓耶?今人多不知厥证,而皆指为
中风也。夫中风者,病多
经络之受伤;厥逆者,直因
精气之内夺。
表里
虚实,病情当辨,名义不正,无怪其以风治厥也,医中之害,莫此为甚。今将
风厥二类并列于此,以便观者之究正。诸
篇厥义,详会通类疾病二十三。)
岐伯对曰∶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凡物之
生气,必自下而升,
故
阴阳之气衰于下,则寒厥热厥由之而生也。)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足下,
足心也。热为
阳邪而
反起于阴分,故问之。)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
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足趾之端
曰表,
三阳之所起也。足下、足心,
三阴之所聚也。若阳气胜则阴气虚,
阳乘阴位,故热厥必从足下始。凡人病
阴虚者,
所以足心多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趾而上于膝者何也?(五趾为阳气之所起,寒为
阴邪,反从阳分而上,
故问之。)岐伯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于
膝下而聚于
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里言内也,亦足下也。若阴气胜则阳气虚,阳不胜阴,故寒厥必起于五趾而上寒至膝。然其寒也,非从外入,皆由内
而生也。故凡病
阳虚者,必手足多寒,皆从趾端始。)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厥之将发,手足先寒者,是为寒厥。)岐伯曰∶
前阴者
宗筋之所聚,太阴、
阳明之所合也。
(前阴者,
阴器也。宗筋者,众筋之所聚也。如足之三阴、阳明、
少阳及冲、任、督、跷,
筋脉皆聚于此,故曰宗筋。
此独言太阴、阳明之合者,
重水谷之藏也。盖胃为水
谷气血之海,主润宗筋;又阴阳总
宗筋之会,会于
气街,而阳明为
之长,故特言之,以发明下文之义。)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天人之道皆然也。)此人者质壮,
以秋冬夺于所用,
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
邪气因从之而上也,(质壮者有所恃,当秋冬阴胜之时,必多
情欲之用,
以夺肾中之精气,精虚于下则取足于上,故下气上争也。去者太过,生者不及,故不能复也。精溢则气去,气去则阳虚,
阳虚则阴胜为邪,故
寒气因而上逆矣。)气因于中,(气即上文之精气邪气也。精气之原,本于水谷,水谷之化,出于脾
胃,故凡病为寒厥,为下气上争,为精气溢下,皆气因于中也。然水谷在胃,
命门在肾。以精气言,则
肾精之化因于胃;
以火土言,则土
中阳气根于命门。阴阳
颠倒,互有所关,故上文云厥起于下,此云气因于中,正以明上下相因之义。)阳
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
为之寒也。(阳气者,即阳明
胃气也。
四肢皆禀气于胃,故阳虚于中,
则不能渗营经络而手足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厥之将发,手足皆热者,是为热厥。)岐伯曰∶酒入于胃,则
络脉满而
经脉虚。(酒为热
谷之液,其气悍而疾,故先充络脉。络满而
经虚者,酒能
伤阴,
阳盛则阴衰也。酒之详义,见经络类六及
藏象类二十一。)
脾主为胃行其
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
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脾主为胃行其
津液,故酒入于胃,必归于脾。
湿热在脾,则
脾阴虚,阳独亢,而胃不和矣。脾胃俱病则精气竭,故不能营其经络四肢
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
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
内热而
溺赤也。夫酒气盛
而悍,
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数醉若饱入房者,既伤其脾,复伤其肾,皆阴虚也,故手足为热。按∶
本篇寒热二厥∶一由恃壮以秋冬夺于所用,故阳气衰而为寒厥;一由数醉若饱入房,故精气竭而为热厥。二者皆因于酒
色,致伤真元,乃为是病,故本篇首言其所由然,则厥之重轻,于兹可见矣。)
帝曰∶厥或令人
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暴不知人,猝然
昏愦也。)岐伯曰∶
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
腹胀满;(阴气盛于上,则不守于下,故下虚。阴虚于下,则脾肾之气不化,故腹为胀满。)
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重,并也。邪气,气失常也。阳气盛于上,则下气
并而上行,并则逆,逆则乱,阳气乱则
神明失守,故暴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