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卷 疾病类] 二十一、虚实之反者病
(《
素问·刺志论》全)
黄帝问曰∶愿闻
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
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形立于外,气充于内,
形气相
合,是谓和平。故气实者形实,气虚者形虚,此
禀赋之常也。若形气
相反,则偏虚偏实之病生矣。)谷盛气盛,谷虚气虚,
此其常也。反此者病。(人
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此气生于谷也,是谓
谷气。故谷气
盛衰,
候当相应,不应则为病矣。)脉实血实,脉虚
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也。故脉之
与血,相应者为常,不相应者反而病也。)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
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此以下即所以释上文也。
气虚者
阳虚也,当为身寒,而反病热者,
阴气虚于内,
阳邪盛于外也。形气相逆,故谓之反。按∶下文云气盛身寒,得
之
伤寒,则此节亦当有气盛身寒四字,必脱简也。)谷入多而
气少,此谓反也。(
二阳有余,
三阴不足也。)谷不入而气多,
此谓反也。(胃腑受邪,及于肺也。)脉
盛血少,此谓反也。脉
少血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者,阳实
阴虚也。脉少血多
者,阳虚阴实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
伤暑。(气盛身寒,得之伤寒者,
寒伤形也。气虚身热,得之
伤暑者,暑
伤气也。愚按∶《
热论篇》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本节复以身寒者为伤寒,
身热者为伤暑,其说若乎
相反。不知
四时皆有伤寒,而伤暑惟在夏月,病不同时者,自不必辨。惟于
夏至之后,有感
寒暑而同时为病者,则不可
不察其
阴阳也。盖
阴邪中人,则寒集于表,气聚于里,故
邪气盛实而身本因寒也。
暑邪中人,则热触于外,气伤于中,
故
正气疲困而因热无寒也。此夏月寒暑之明辨,故以二者并言于此,非谓凡患伤寒者,皆身寒无热也。)谷入多而气少者,
得之有所
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多者,
胃热善于
消谷也。脱血者,亡其阴也。湿居下者,脾肾之不足,亦阴虚也。阴虚
则无气,故谷虽入多而气则少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邪在胃则
不能食,故谷入少。邪在肺则息
喘满,
故气多。)脉小血多者,饮
中热也。(脉小者血应少,而反见其多,必或酒或饮,中于热而动之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
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风为阳邪,居于脉中,故脉大。水浆不入,则
中焦无以
生化,故血少。)夫实者气入也,虚
者气出也。(此下言虚实
寒热之因,用针补泻之法也。气入者充满于内,所以为实。气出者
漏泄于中,所以为虚。)气实
者热也,气虚者寒也。(气为阳,气实则阳实,故热。气虚则阳虚,故寒。)入实者右手开
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入实者,刺实也。以右手持针,摇大其道,是右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刺虚也。
出针之后,以左手
推阖其门,是左手
闭针空也。开则
邪气去,故实者可泻;闭则神气存,故虚者可补也。空,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