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卷 经络类] 三十二、人之四海
(
灵枢海论全)
黄帝问于
岐伯曰∶余闻
刺法对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
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
肢节,夫
子乃合之于
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
十二经水。
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
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
髓海,有
血海,有
气海,有
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十二经水义见后。四海者,百
川之宗。人亦有四海,则髓、血、气、水谷之海也。详如下文。)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
何?岐伯答曰∶必先明知
阴阳表里荥输所在,四海定矣。(阴阳者,
经脉之阴阳也。表里者,
脏腑之
内外也。荥输义详前
十四。知此数者,则
经络之道明而四海
可定矣。输、、俞,
本经皆通用。)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
其输上在
气街,下至
三里。(人
受气于水谷,水谷入口,藏于胃,以养
五脏气,故
五脏六腑之
气味皆出于胃,而胃为水谷
之海也。其
胃气营运之输,上者在气街,即
气冲穴。下者至三里,在
膝下三寸。)
冲脉者为
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
大杼,
下出于
巨虚之上
下廉。(此即血海也。冲脉起于
胞中,其前行者,并
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
胸中而散;其后行者,上循
背里为
经络之海;其上行者,出于
颃颡;下行者,出于足。故其输上在于
足太阳之大杼,下在于
足阳明之巨虚上下廉。
愚按∶
动输篇曰∶胃为
五脏六腑之海。
太阴阳明论曰∶
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
逆顺肥瘦篇曰∶夫冲脉者,五脏
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此篇言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若此诸论,则胃与冲脉,皆为十二经之海,亦皆为五脏
六腑之海,又将何以辨之?故本篇有水谷之海、血海之分。水谷之海者,言水谷盛贮于此,营卫由之而化生也。血海者,
言受纳诸经之
灌注,
精血于此而蓄藏也。此固其辨矣,及考之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
宗筋,宗筋主
束骨
而
利机关也。冲脉者,
经脉之海也,主渗灌
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
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
为之长。盖阳
明为多血多气之府,故主润宗筋而利机关。冲脉为精血所聚之经,故主渗灌溪谷。且冲脉起于胞中,并
少阴之
大络而下
行。阳明为诸经之长,亦会于
前阴。故男女精血皆由前阴而降者,以二
经血气总聚于此,故均称为五脏六腑十二经之海,
诚有非
他经之可比也。又冲脉义,详前二十七,所当互考。)
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
柱骨之上下,前在于
人迎。(膻
中,胸中也,肺之所居。诸气者皆属于肺,是为
真气,亦曰
宗气。宗气积于胸中,出于
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故膻
中为之气海。柱骨,项后
天柱骨也。忧恚无言篇曰∶颃颡者,
分气之所泄也。故气海营运之输,一在颃颡之后,即柱骨
之上下,谓
督脉之
喑门大椎也。一在颃颡之前,谓足阳明之人迎也。)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
风府。(凡骨
之有髓,惟脑为最巨,故诸髓皆属于脑,而脑为髓之海。盖,
脑盖骨也,即督脉之
囟会。风府,亦
督脉穴。此皆髓海之
上下
前后输也。)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和,不知调者害。
(凡此四海,俱有顺逆。得顺者,知所养者也,故生。不知所养则逆矣,故败。)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
海有余者,
气满胸中息
面赤;气海不足,则
气少不足以言。(气有余者,
邪气实也。
气不足者,
正气虚也。下仿此。气
海在胸中而属阳,故气实则胸中闷
喘息,
面热而赤。声由气发,气不足则语言轻怯,不能出声。脉要
精微论曰∶言而
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母本切,又音瞒。)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
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形以血充,故血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
怫郁也,重滞不舒之貌。血不足则常想其身小。狭,
隘狭也,索然不广之貌。此皆血海不调之为病,病在血者徐而不显,故茫然不觉其所病。怫音佛。)水谷之海有余,则腹
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
受谷食。(有余者,水谷留滞于中,故腹为胀满。不足者,
脾虚则不能运,
胃虚则不能纳,故
虽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
脑转耳鸣。胫
眩冒,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髓海
充足,即有余也,故身轻而劲,便利多力,自
有过人之度而无病也。若其不足,则在上者为
脑转,以
脑空而运,似旋转
也。为
耳鸣,以髓虚者精必衰,
阴虚则耳鸣也。为胫,
髓空无力也。为眩冒忽不知人,为目无所见,怠惰安卧,皆以
髓为精类,精衰则气去而诸证以见矣。)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岐伯曰∶审守其输而调其
虚实,无犯其害,顺
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审守其输,谓审察其
输穴如上文也。无犯其害,
无盛盛、
无虚虚也。顺者得复,逆者
必败,切戒夫天时人事皆宜慎而不可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