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卷 气味类] 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
素问六节藏象论附∶草根树皮说)
帝曰∶余闻
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
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因气之合而有万
物之形,因形之变而有万物之名,皆天地之运,阴阳之化也。然万物之广,孰少孰多,无不有数,欲详知之,故以为问。)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天地广大,不可度量,万物众多,亦难
尽悉,请陈其方,谓举其要者言之耳。)草生
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
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此以草言
者,木亦在其中矣。青黄赤白黑,五色之正也,然色有浅深间杂之异,故五色之变不可胜视。酸辛甘苦咸,五味之正也,
然味有浓薄优劣之殊,故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即此五色五味之变,已不可穷,而天地万物之化,又乌得而量哉?)嗜
欲不同,各有所通。(物性不齐,各有嗜欲,声色臭味,各有相宜,故各有所通也。)天食人以
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
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
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也。
清阳化气出乎天,
浊阴成味出乎地,故天食人以气,地食人以味,此即天地之运,阳
阴之化,而人形之所以成也。)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
声能彰。(五气入鼻,由喉而藏于心肺,以达五
脏。
心气充则五色修明,
肺气充则声音彰着。盖
心主血,故华于面。
肺主气,故发于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
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入口,由咽而藏于肠胃,胃藏五味,以养
五脏之气,而化
生津液
以成精。
精气充而神自生,人生之道,止于是耳。而其所以成之者,则在于天之气,地之味。
气味之切于用者,则在乎
药食之间而已。愚按∶本篇帝以天地阴阳之化为问,而伯独以草为对,因发明五气五味之理。观者但谓其言草,而不知
人生所赖者惟此,故特明其义,诚切重之也。余居京邸,尝治一荐绅之疾,愈已七八,势在将安。忽其契者,荐一伪诞
庸流,以
导引栽接称长技,极口眇医,冀要其功。且云∶彼医药者,虽为古法,然但可除轻浅之疾,疗不死之病耳。至
于存真接气,固本回天,岂果草根树皮之力所能及哉?病者忻服,信为
神仙。自后凡见相侯者,辄云近
得神仙之术,幸
脱沉,今赖为主,而以药副之。余闻是言,殊为不平。然窃计之,则又安忍以先圣之道,为人之副。由是谢绝,不为
加意。居无何,旧疾大作,遣人相延者再四且急。余不得已,勉效冯妇之举,既至,察其药缺已久,更剧于前,复为殚
竭心力,仅获保全。乃相问曰∶向闻得导引之功,今则何以至此?彼赧颜答曰∶此固一说,然亦无可凭据,及病作而用
之,则无济于事,以今观之,似不可与斯道争先也。余因告之曰∶医祖三皇,其来尚矣,岂易言者哉?虽轩岐之教,初
未尝废恬
虚无、呼吸精气之说,然而缓急之宜,各有所用。若于无事之时,因其固有而存之养之,亦足为却病
延年之
助,此于修养之道,而有能及其妙者,固不可不知也。至于疾病既成,营卫既乱,欲舍医药,而望其邪可除,元可复,
则无是理也。亦犹乱世之甲兵,饥馁之粮饷,所必
不容己者,即此药也。孰谓草根树皮,果可轻视之哉?然余犹有说焉,
按史氏曰∶人生于寅。朱子曰∶寅为人统。夫寅属
三阳,木王之乡也,而人生应之,其为属木可知矣。至察
养生之用,
则琼浆玉粒,何所生也?肥鲜甘脆,何所成也?高堂广厦安其居,何所建也?布帛衣裘温其体,何所制也?然则草木之
于人也,
服食居处,皆不可以顷刻无也,无则无生矣。而人之属木也,果信然否?第以谷食之气味,得草木之正;药饵
之气味,得草木之偏。得其正者,每有所亏;钟其偏者,常有
所胜。以所胜而治所亏,则致其中和而万物育矣。此药饵
之功用,正所以应同声,求
同气,又孰有更切于是而谓其可忽者哉?是以至圣如
神农,不惮其毒,而遍尝以救蒸民者,
即此草根树皮也。何物狂生,敢妄肆口吻,以眇圣人之道乎!病者闻之曰∶至哉言也,谨奉教矣。言者闻之,乃缩颈流
汗而不敢面者许久焉。余观本篇之言,知岐伯之意正亦在此,因并附之,用以彰其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