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 经络类] 十七、脉度
(
灵枢脉度篇)
黄帝曰∶愿闻脉度。
岐伯答曰∶手之
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有
三阳,以左右言之,则为六阳。凡
后六阴及足之六阴六阳皆仿此。
手太阳起
小指少泽,至头之
听宫。
手阳明起
次指商阳,至头之
迎香。
手少阳起四指
关冲,
至头之
丝竹空。
六经各长五尺,五六共长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
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
一尺。(
手太阴起
大指少商,至胸中
中府。
手少阴起小指
少冲,至胸中
极泉。
手厥阴起
中指中冲,至胸中
天池。各长三尺
五寸,六
阴经共长二丈一尺。按∶手足
十二经脉,手之
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
阴从足走腹,此其起止之度。今云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盖但计其丈尺之数,俱以
四末为始而言,非谓其行度如此也。
后仿此。)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太阳起
小趾至阴,至头之
睛明。
足阳明起次趾
厉兑,至头
之
头维。
足少阳起四趾
窍阴,至头之
瞳子。各长八尺,六八共长四丈八尺。)尺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
三丈六尺,五六三尺,
合三丈九尺。(
足太阴起
大趾隐白,至胸中
大包。
足少阴起
足心涌泉,至胸中
俞府。
足厥阴起大趾
大敦,至胸中
期门。各长六尺五寸,六阴经共长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
丈五尺。(跷脉者,足少阴
太阳之别,从足至目内,各长七尺五寸,左右共长一丈五尺。
玄台马氏曰∶按跷脉有阴跷阳
跷,阳跷自足
申脉行于目,阴跷自足
照海行于目。然阳跷左右相同,阴跷亦左右相同,则跷脉宜乎有四。今曰二七一丈
四尺,二五一尺,则止于二脉者何也?观本篇末云∶跷脉有
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
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
则知男子之所数者左右阳跷,女子之所数者左右阴跷也。详见后二十八。)
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
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
大经隧也。(督行于背,任行于腹,各长四尺五寸,共长九尺。右连前共
二十八脉,
通长一十六丈二尺,此周身
经隧之总数也。愚按∶人身
经脉之行,始于水下一刻,昼夜五十周于身,总计每日
气候凡百
刻,则二刻当行
一周。故
卫气行篇曰∶日行一舍,
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
五十营篇曰∶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
尺,一周于身。此经脉之常度也。而后世
子午流注针灸等书,因水下一刻之纪,遂以寅时定为
肺经,以
十二时挨配十二
经,而
为之歌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
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继后
张世贤、
熊宗立复为分
时注释,遂致历代相传,用为模范。殊不知纪漏者以寅初一刻为始,而经脉营运之度起于肺经,亦以寅初一刻为纪,故
首言水下一刻,而一刻之中,气脉凡半周于身矣,焉得有
大肠属卯时、胃属辰时等次也?且如手三阴脉长三尺五寸,足
三阳脉长八尺,手少阴、
厥阴左右俱止十八穴,足太阳左右凡一百二十六穴,此其长短多寡,大相
悬绝,安得以十二经
均配十二时?其失经旨也远矣,观者须知辨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