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卷 针刺类] 九、宝命全角必先治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
(《
素问·宝命全角论》)
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天地之间,唯人为贵,干称乎父,坤
称乎母,故以天地之气生。春应肝而
养生,夏应心而养长,
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
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角,(好生恶死,人情同也。)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
骨髓,心私虑之,余欲
针除其疾病,
为之奈何?(病在
皮毛,浅而未甚,不早治之,则留淫日深,内着骨髓,故可虑也。)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
咸者,其气令器
津泄;(盐味咸,水之化也。其性浸淫透物,久在器中则
津液外泄而器无固者,喻言人之
肾气有损,则二
阴不守也。)弦绝者,其
音嘶败;(凡琴瑟之弦将损绝者,音必嘶败,喻言人之
肺气有损,则声音不清也。嘶音西,破声
曰嘶。)木敷者,其叶发;(敷,内清也。发,飘堕也。木敷于外者,凋残之兆也。喻言人之肝脾已损,则
色夭肉枯也,
按∶太素云木陈者其叶落,于义尤切。)病深者,其声哕。(哕,
呃逆也。按
口问篇曰∶哕出于胃。又曰∶肺主为哕。夫
胃为
五脏之本,肺为
主气之脏,今以上文三证而复加声哕者,肺亏胃竭,病必危矣。哕,于决切。)人有此三者,是谓坏
腑,(腑,犹宫府也。人之伤残日久,则
形体损败如此,故谓之坏腑。)
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
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
中腑既坏,则毒药不能治其内,短针不能取其外,病不可为而强施针药,徒致绝皮伤肉以败其形,血气争黑以变其色,
此皆因循已久,不为早治,故无济也。官能篇曰∶
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
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正此之谓。)帝
曰∶余念其痛,心为之
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
残贼,为之奈何?(针药罔效,适甚其病,欲施他
治,无法可更,故百姓闻之,必反谓残贼而害之也。)岐伯曰∶夫人生于地,
悬命于天,天
地合气,命之曰人。(形以地
成,故生于地。命唯
天赋,故悬于天。天,阳也。地,阴也。
阴精阳气,合而成人,故人位乎中而为
三才之一。)人能应
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能合于
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以养生者,天必育之寿之,故为父母。《
四气调神论》
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
根本也,所以圣人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
生长之门。此之谓也。
设有逆天之道,失时之和,以妄为常者,虽以天地为之父母,亦焉得而芘之哉?)知万物者,谓之天子。(知周万物,则
能参天地,赞化育,以寿国寿民,是谓天之子也。)天有阴阳,人有
十二节;(天有六阴
六阳,人亦有六阴六阳,皆相应
也。)天有
寒暑,人有
虚实。(阳进则物盛,阴进则物衰,此天地之虚实也。阳固则神全,阴强则鬼见,此人之虚实也。)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如上文天地万物四时十二节寒暑虚实等义,只阴阳
二字包罗尽之。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圣智之道无遗蕴矣,又何有能欺之者?)能存八动之变,
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
数者,独出独入,吟至微,秋毫在目。(存,存于心也。八动之变,
八风之动变也。五胜更立,
五行之衰王也。独出独
入,独得其妙用也。,开口而欠也。凡此者,皆天地阴阳之化,知乎此则无所不知,故虽吟之声至微,秋毫之形至
细,无不在吾目中矣。此上之对,盖谓知之真,见之切,则病之浅深,治之可否,发无不中,又何有心之乱惑、百姓以
为残贼之虑哉?音区。)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
至,不可胜量,虚实吟,敢问其方?(此详求针治之方也。)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水而达,金得火
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天地阴阳之用,五行尽之,万物虽多,不能外此五者,知五行相制之道,则
针法可约而知矣。)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
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悬布天下,言示人之广也。五义如下文。黔首,黎
民也。共,皆也。余食,犹食之弃余,皆不相顾也。黔音钳。)一曰
治神,(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
故针以治神为首务。
汤液醪醴论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神不使也。正此之谓。)二曰知养身,(不知养身,
置针于无
用之地,针家不可不知,如终始篇云新刺勿内,
已刺勿醉,
已刺勿怒,
已刺勿劳,
已刺勿饱、
已刺勿饥、
已刺勿渴之类
皆是也。)三曰知毒药为真,(
治病之道,针药各有所宜,若真知非药不可而妄用针者,必反害之。如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诸小者,阴阳
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根结篇曰∶形气不足,
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
此即
病传论所谓
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之义。)四曰制
砭石小大,(古者以砭石为针,用为
外治之法,自黄帝始造
九针以代石,
故不曰九针而曰砭石。然制有小大,必随病所宜,各适其用也。)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不知腑脏,则阴阳
表里不明,
不知血气,则
经络虚实不辨,皆不足以言针。)五法俱立,各有所先。(针治未施,法应预立,五者之用,当知所先。)今
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言浅近易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
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法天则地,超乎凡矣。随应而动,通乎变矣。故能如附应声,如影随形,得心应手,
取效若神。所谓神者,神在吾道,无谓鬼神。既无鬼神,则其来其往,独惟我耳。)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此以病者之神为言。神者,
正气也。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故刺之
真要,必先以正气为主。)五脏已定,九
候已备,后乃
存针。(再定五脏之属,悉
九候之诊,得其虚实所在,
然后存意于针而用之。)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
相得,无以形先,(众脉众凶,言其多也,泛求其多,则不得其要。故见众脉者不见脉之真,闻众凶者弗闻凶之本,必因
脉以合外,因证以合内,表里相参,庶乎无失,是外内相得也。不察其迹而察其所以迹,是无以形先也。所谓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其义即此。)可玩往来,乃施于人。(玩谓精熟,犹玩弄也。往言既往,来言将来,原始
反终,惟穷理者能之。必能若是,乃可施治于人。)人有虚实,
五虚勿近,
五实勿远。(五虚五实,如
调经论云神、气、
血、形、志,各有有余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玉机真藏论》曰∶脉盛,
皮热,
腹胀,
前后不通,
闷瞀,此谓五
实;脉细,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也。虚病不利于针,故五虚勿近。
实邪最所当用,故五实勿远。
盖
针道难补而易泻耳。)至其当发,间
不容,(发,
出针也。,瞬同。言针发有期,或迟或速,在
气机之顷,不可以
瞬息误也。)手动若务,针耀而匀,(动,用针也。务,专其务而心无二也。耀,精洁也。匀,举措从容也。)静意视义,
观适之变,(适,至也。变,虚实之变也。观之以静,察变之道也。)是谓冥冥,莫知其形,(冥冥,幽隐也。莫知其形,
言血气之变不形于外,惟明者能察有于无,即所谓观于冥冥焉。)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此形容
用针之象有如此者。乌乌,言气至如乌之集也。稷稷,言气盛如稷之繁也。从见其飞,言气之或往或来,如鸟之飞也。
然此皆无中之有,莫测其孰为之主,故曰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血气未应,针则伏如横弩,欲其强锐也。
血气既应,针则退如发机,欲其迅速也。前第七章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一节,原在此末,今类附于彼,当与此连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