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书名:医学衷中参西录朝代:清作者:张锡纯时间:公元1909年

[四、医话] 15.驳方书贵阳抑阴论

    尝思一阴一阳,互为之根,天地之气化也。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即人身各具一小天地,其气化何独 不然。是以人之全身,阴阳互相维系,上焦之阳藏于心中血,中焦之阳涵于胃液下焦之阳存于肾水,凡心 血、胃液、肾水皆阴也。充类言之,凡全身津液脂膏脉腺存在之处,即元阳留蓄之处。阳无阴则飞越,阴无 阳则凝滞。阳盛于阴则热,阴盛于阳则冷。由斯知阴阳偏盛则人病,阴阳平均则人安,阴阳相维则人生,阴 阳相离则人死。彼为贵阳抑阴之论者,竟谓阳一分未尽则人不死,阴一分未尽则人不仙,斯何异梦中说梦也。 然此则论未病之时,阴阳关于人身之紧要,原无轩也。若论已病,又恒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曾有此论)。 医者当调其阴阳,使之归于和平,或滋阴以化阳,或泻阳以保阴,其宜如此治者,又恒居十之八九。倘曰 不然,试即诸病征之。 病有内伤外感之殊,而外感实居三分之二。今先以外感言之,伤寒温病、疫病皆外感也,而伤寒中于 阴经,宜用热药者,百中无二三也;温病则纯乎温热,已无他议;疫病虽间有寒疫,亦百中之一二也。他 如或疟,或疹,或痧证,或霍乱,亦皆热者居多,而暑之病更无论矣。 试再以内伤言之。内伤之病,虚劳者居其半,而劳字从火, 其人大抵皆阴虚阳盛,究之亦非真阳盛,乃阴独虚致阳偏盛耳。他如或吐衄,或淋痢,或肺病、喉病、眼疾, 或黄胆,或水病、肿胀、二便不利,或嗽,或喘,或各种疮毒,以上诸证,已为内伤之大凡,而阳盛阴虚者 实为十之八九也。世之业医者,能无于临证之际,以急急保其真阴为先务乎?即其病真属阳虚,当用补 阳之药者,亦宜少佐以滋阴之品;盖上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参、,下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桂、附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