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书名:医宗金鉴朝代:清作者:吴谦时间:公元1742年

[卷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 身为振振摇者,即战振身摇也;身振振欲擗地者,即战振欲坠于地也。二者皆为阳虚 失其所恃,一用此汤,一用真武者,盖真武救青龙之误汗,其邪已入少阴,故主以附 子,佐以生姜苓术,是壮里阳以制水也;此汤救麻黄之误汗,其邪尚在太阳,故主以 桂枝,佐以甘草苓术,是扶表阳以涤饮也。至于真武汤芍药者,里寒阴盛,阳衰无 根据,于大温大散之中,若不佐以酸敛之品,恐阴极格阳,必速其飞越也;此汤不用芍 药者,里寒饮盛,若佐以酸敛之品,恐饮得酸,反凝滞不散也。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注】 发汗表未解,若下之,表邪入里,既不从实化而为结胸气冲,亦不从虚化而为痞□下 利,但作烦热胸中窒者,以表邪轻,所陷者浅,故只为烦热,胸中不快也。栀子苦能 涌泄,寒能胜热,豆豉轻腐上行,佐栀子使邪热上越于口,庶一吐而胸中舒,烦热解 矣。 【集注】 方有执曰:窒者,邪热壅滞而窒寒,未至于痛,较痛为轻也。 程知曰:下之而阳邪内结,则以陷胸攻之;阴邪内结,则以泻心开之;至虚热上烦, 则以栀豉涌之。未经下而胸中多痰,则以瓜蒂吐之;已经下而胸中虚烦,则以栀豉吐 之。古人于虚实寒热之法,既明且备如此。 林澜曰:阳受气于胸中,若汗若下,使阳气不足,邪热客于胸中,结而不散,烦热窒 塞,故宜此汤吐胸中之邪。 汪琥曰:胸中窒者,胸中有物也,下之而不出,以其物在膈上,故宜吐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