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书名:医宗金鉴朝代:清作者:吴谦时间:公元1742年

[卷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中痞□而满,干 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 虚,客气上逆,故使□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 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当下。医反下之,或成痞,或作利。今其人以误下之故, 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是邪乘里虚而利也。心下痞□而满,干呕,心 烦不得安,是邪陷胸虚而上逆也。似此痞利,表里兼病,法当用桂枝人参汤两解之 。医惟以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可见此痞非热结,亦非寒结,乃乘 误下中虚,而邪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故以甘草泻心汤以缓其急,而和其中也。 【集注】 沈亮宸曰:半夏泻心,甘草泻心,皆下后伤气之过也。生姜泻心,因于饮食;大黄泻 心,因于内热;附子泻心,因于外寒,证既不同,药亦各异也。 喻昌曰:下利完谷,腹鸣呕烦,皆误下而胃中空虚之故也。设不知此义,以为结热而 复下之。其痞必益甚,故复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昭揭病因程应旄曰:仲景恐结热之疑难明,故特揭出胃中空虚,客气上逆之故,以明其非。所 以用辛温以调其阳,制住客气,使不得上逆;用苦寒清肃,彻去客热,使无阻留。庶 两勿羁縻,阴阳相和,否转为泰矣。 汪琥曰: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则胃中之物已尽,何得而不虚?况医复下之,而痞益 甚,愈可知其非实证矣。若是实证。当必曰□而痛,不曰□而满矣。只此「满」字, 而虚实之证了然。 魏荔彤曰:前条因恶寒汗出,阳随汗而在表,恐亡阳于外,故用附子以回阳;此条重 在胃虚,阳微于中,故用甘草干姜以益阳;亦表里分治之急务也。而其固阳以为泻邪 之本,则一意耳。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