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书名:医宗金鉴朝代:清作者:吴谦时间:公元1742年

[卷二]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 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 则愈。 【注】 历节伤气也,气伤痛,故疼痛也。血痹属伤血也,血伤肿,故麻木也。前以明邪气 聚于气分,此以明邪气凝于血分,故以血痹名之也。尊荣人,谓膏粱之人,素食甘肥 ,故骨弱肌肤盛重,是以不任疲劳,疲劳则汗出,汗出则腠理开。亦不胜久卧,卧则 不时动摇,动摇即加被微风,亦遂得以干之。此言膏粱之人,外盛内虚,虽微风小邪 ,易为病也。然何以知病血痹也?但以身体不仁,脉自微涩,则知邪凝于血故也。寸 口关上小紧,亦风寒微邪应得之脉也。针能导引经络取诸痹,故宜针引气血,以泻其 邪,令脉不涩而和,紧去邪散,血痹自通也。 【集注】 周扬俊曰:天下惟尊荣人为形乐志苦,形乐故肌肤盛,志苦故骨弱,骨弱则不耐劳, 肌盛则气不固,稍有劳困,即汗出也,汗出而阳气虚,虽微风且得以袭之,则血为之 痹。故一见脉微,则知其阳之不足,一见脉涩,则知其阴之多阻,此血痹之本脉也。 而其邪入之处,则自形其小紧,小为正气拘抑之象,紧为寒邪入中之征。然仲景明言 微风,何以反得寒脉也?盖邪随血脉上下,阻滞汁沫,未有不痛者,故痛为紧脉也。 针以泄之,引阳外出,则邪去而正自伸也。 @@@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 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互详脉证,以明其治也。上条言六脉微涩,寸口关上小紧,此条言阴阳寸口 关上俱微,尺中亦小紧。合而观之,可知血痹之脉浮沉,寸口、关上、尺中俱微、俱 涩、俱小紧也。微者虚也,涩者滞也,小紧者邪也,故血痹应有如是之诊也。血痹外 证,亦身体顽麻,不知痛痒,故曰:如风痹状。但不似风痹历关节流走疼痛也。主黄 耆桂枝五物汤者,调养荣卫为本,祛风散邪为末也。 【集注】 周扬俊曰:此申上条既痹之后,未能针引以愈,遂令寸口微者,今则阴阳俱微,且寸 关俱微矣,且尺中小紧矣。夫小紧既见于尺,则邪之入也,愈深而愈不得出,何也? 正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脉经内外,谓之阴阳,上下亦谓之阴阳,今尺既小紧, 则微属内外也明矣。若言证以不仁概之,则疼痛麻木,每与我相阻,其为不仁甚矣, 故以风痹象之,非真风痹也。于是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荣卫,托实表里 ,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