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书名:医宗金鉴朝代:清作者:吴谦时间:公元1742年

[卷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太阳中风者,风伤于卫也;伤寒者,寒伤于荣也。其说已详上、中二篇。兹以风寒两 伤,荣卫俱病者,疏为下篇。盖风寒二气,多相因而少相离,有寒时不皆无风,有风 时不皆无寒。风寒并发,邪中于人,则荣卫兼病,惟其证均无汗,皆谓之实邪,故立 大青龙清两解之法,发其寒邪并发,邪中于人,则荣卫兼病,惟其证均无汗,皆谓之 实邪,故立大青龙汤两解之法,发其寒邪外闭,风邪内郁,不汗出而烦燥之汗也。然 必审其人脉不微弱,无少阴证者,乃可与之。若误施之,则大汗淋漓,厥逆筋惕肉□ ,必致亡阳之变,故又立真武一汤,以救青龙之误。夫表寒里热者,大青龙固所宜也 。若表里俱热,则又非大青龙之所胜任,爰立白虎一汤,以辅青龙之不逮。至于寒热 轻微者,则更出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皆两解荣卫法 也。合上、中二篇而熟读之,则三法了然,以之施治,庶不紊耳。 @@@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注】 太阳中风,脉当浮缓,今脉浮紧,是中风之病而兼伤寒之脉也。中风当身不痛,汗自 出,今身疼痛,不汗出,是中风之病而兼伤寒之证也。不汗出而烦躁者,太阳郁蒸之 所致也。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阴寒郁于外则无汗,阳热蒸于内则烦躁,此风寒 两伤,荣卫同病,故合麻桂二汤加石膏,制为大青龙汤,用以解荣卫同病之实邪也。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即有烦躁,乃少阴之烦躁,非太阳之烦躁也。禁不可服。服 之则厥逆,筋惕肉□之患生,而速其亡阳之变矣。故曰:此为逆也。 【集注】 成无己曰:风并于卫者,为荣弱卫强;寒并于荣者,为荣强卫弱。今风寒两伤,故为 荣卫俱实,所宜大青龙汤主之也。 喻昌曰:大青龙汤为太阳无汗而设,与麻黄汤证何异,因有烦躁一证兼见,则非此法 不解。 程应旄曰:此汤非为烦躁设,为不汗出之烦躁设。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虽有烦躁 证,乃少阴亡阳之象,全非汗不出而郁蒸者比也。 @@@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注】 伤寒脉当浮紧,今脉浮缓,是伤寒之病而兼中风之脉也。伤寒当身疼,今身不疼,是 伤寒之病而兼中风之证也。身轻,邪在阳也;身重,邪在阴也;乍有轻时,谓身重而 有时轻也。若但欲寐,身重无轻时,是少阴证也。今无但欲寐,身虽重,乍有轻时, 则非少阴证,乃荣卫兼病之太阳证也。脉虽浮缓,证则无汗,属实邪也,故亦以大青 龙汤发之。前条以脉微汗出示禁,此条以无少阴证发明,盖详审慎重之至也。此二条 ,承上篇首条、次条,中篇首条、次条,再揭太阳风寒两伤,以为下篇荣卫兼病之提 纲。后凡称太阳中风伤寒,涉于荣卫同病者,皆指此二条而言也。 【集注】 方有执曰:大青龙汤,一则曰主之,一则曰发之,何也?主之者,以烦躁之急疾,属 动而言;发之者,以但重之沉默,属静而言也。 喻昌曰:无少阴证,「但重乍有轻时」,六字,早已指明。言但身重而无少阴之欲寐 ,其为寒因可审,况乍有轻时,不似少阴之昼夜俱重,又兼风因可审,所以力驱其在 表之风寒而无疑也。若脉微弱,身重欲寐,则内顾少阴且不遑矣,敢发之乎?又曰: 细玩二条文义,伤风脉本浮缓,反见浮紧;伤寒脉本浮紧,反见浮缓,是为伤风见寒 ,伤寒见风,两无疑矣。又当辨无少阴证相杂,则用青龙,万举万当矣。故脉见微弱 ,即不可用大青龙汤,以少阴病脉必微细也。方氏注:泥弱字牵入中风之脉,阳浮阴 弱为解。不思中风之脉,以及误汗等证,太阳上篇已悉,此处但归重分别少阴,以太 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合为表里,其在阴虚之人,表邪不俟传经,早从膀胱袭入肾藏者 有之。况两感夹阴等证,临病犹当细察,设少阴不亏,表邪安能飞渡而见身重欲寐等 证耶!故有少阴证者,不得已而行表散,自有温经散邪,两相绾照之法,岂可径用青 龙之猛剂,立铲孤阳之根乎! 魏荔彤曰:身重一证,必须辨明,但欲寐而常重,则属少阴。误发其汗,变上厥下竭 者,少阴热也;变筋惕肉□者,少阴寒也。其犯误汗之忌一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