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书名:冯氏锦囊秘录朝代:清代作者:冯楚瞻时间:公元1644-1911年

[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上 内经纂要] 三部九候论篇

    《三部九候论》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上部 天,两额之动脉;(在额两旁,动应手,足少阳脉气所行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在鼻孔下两 旁,近于至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脉气之所行。)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 手,足少阳脉气之所生也。)中部天,手太阴也;谓肺脉也。在掌后寸口中,是谓经渠,动应于手。) 中部地,手阳明也;(谓大肠脉也。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合谷之分,动应于手也。)中部人, 手少阴也。(谓心脉也。在掌后锐骨之端,神门之分,动应于手也。)下部天。手厥阴也;(谓肝脉 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动应于手也。女子取太冲,在足大指本节 后两寸陷中是。)下部 地,足少阴也;(谓肾脉也。在足内踝跟骨上陷中,大溪之分,动应于手。)下部人,足太 阴也。(谓脾脉也。在鱼腹上越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而动应于手也。 候胃气者,当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穴中。)故下部之天以候肝,(足厥阴脉行其中也。)地以候 肾,(足少阴脉行其中也。)人以候脾胃之气。(足太阴脉行其中也。)中部之候奈何?亦有天, 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手太阴脉当其处也。)地以候胸中之气,(手阳明脉当其处也。《经》 云∶肠胃同候,故以候胸中也。)人以候心,(手少阴脉当其处也。)上部以何候之?亦有天,亦 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位在头角之分。故以候头角之气也。)地以候口齿之气,(位近喉 齿,故以候之。)人以候耳目之气。(以位当耳前,脉抵于目外,故以候之。)三部者,各有天,各有 地,各有人。三而成天,(详三而成天,至合为九脏。)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分,合则 为九,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以是故应天地之数。)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神 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以其皆神气居之,故云神脏五也。形脏者,如器外 张虚而不屈,合藏于物,故云形脏也。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 必死矣。(夭,谓死色,异常之候也。色者,神之旗,脏者,神之舍,故神去则脏败,脏败则色见异常之 死候也。)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气相得谓之可治,今脉气不足,形盛有余,证不相扶, 故危也。)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是则形气不足,脉气有余,形瘦脉大,胸中气多,形脏已伤, 故死也。凡如是类,皆形气不相得也。)形气相得看,生;参伍不调者,病。(参,谓参校。伍,谓类 伍。参校类五而有不调,谓不率其常,则病也。)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失谓气候不相类也。相失 之候,诊凡有七,七诊之状,如下文云。)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 数者,死。(三部九候,上下左石,凡十八诊也。参春者,大数而鼓,如参春杵之上下也。大则病进, 故病甚也。不可数者,谓一息十至以上也。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 者,死。(中部左右凡六诊也。上部下部已不相应,中部独调,固非其久减于上下,是亦气衰,故皆死 也。减,谓偏少也。)目内陷者,死。(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目内陷者,太阳绝也。故死,所以 言太阳者,太阳主诸阳之气故独言之。)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亦谓形气不相得也,《经》云∶ 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盖不足,未至脱也,则大肉去尽,脾主肌肉肉脱者,脾绝矣。九候虽平调, 犹必死也。)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相失之候,诊凡有七者、此也。然脉见七诊,谓参伍不调,随其独异,以言其病尔,此言九候之中, 有七诊之法也。)脱肉身不去者,死。(谷气外衰,则肉脱尽,天真内竭,故身不能行,其真谷并衰, 死之至矣。去,犹行去矣。)九候之脉,皆沉细弦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 主夏,故以日中死。(位无常居,物极则反矣。乾坤之义,阴极则龙战于野,阳极则亢龙有悔、是以 阴阳极脉,死于夜半,日中也。)寒热病者,以平旦死。(亦物极则变也。平晓木旺,木气为风,故木 旺之时寒热病死。)热中热病者,以日中死。(阳之极也。)病风者,以日夕死。(卯酉冲也。) 病水者,以夜半死。(水旺故也。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曰乘四季死。(辰戌丑未,土寄 旺之,脾气内绝,故曰乘四时而死也。此详言诸病死期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