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书名:古今医统大全朝代:明作者:徐春甫时间:公元1556年

[卷之四十七 虚烦门] 治法

    虚烦之证,虽属于肾水竭,而心火盛。或因寒邪据体,或因误治无端,或因烦劳过损, 或因久病不愈,其类不一。要皆耗伤真元,而虚火炎上。故烦热发于心,而躁热根于肾;烦者 躁所起,躁者烦所生。 厥冷脉沉,反生烦渴者何也?内伤元气外感寒邪。故寒邪入脏,伏于至阴邪气相持,从 善所化,津液枯涸,故六脉沉迟,口苦舌干,反生烦渴,治宜干姜附子之剂,复阴回阳。苟荣 卫失调,亢烦复起,有症相似,而脉沉数,大便秘结,治宜三承气汤下之。如大患之后,厥冷 烦躁过甚,六脉无应,医难治之。有表邪失治,变生虚烦何也?先因寒邪所折,汗未能周,妄行 攻治,致其蓄热上升,而成烦渴之证,宜以冲和汤和肌开表,次用消烦之剂,随证治之。有汗下 后大烦渴何也?表虚为寒所折,本当和解,反过汗下,故六脉洪数,表里俱热,而不恶寒腠理 开疏,汗泄不已,津液衰少,烦渴过甚,宜以竹叶石膏汤,或栀子升麻汤人参白虎汤, 选而用之。 有大热反恶寒,烦渴不已,发汗无效,治热无功何也?寒邪入脏,阴不达阳,寒蓄于内, 热邪在腑,阳不和阴,热郁于外,故阳元则生热。甚则生烦,宜以阴旦汤通和表里,次用消渴之 剂,随证治之。 虚劳者,寒邪达入,误治诸经,真元耗散,气血俱虚、身热烦躁,神舍失安,不能眠卧, 以栀子豉汤治之。寒邪蓄滞于阴;阴不越阳,上盛下虚,身凉无热,手足微温,大便自利而烦 渴,以竹叶石膏汤去石膏加附子治。寒邪发散未尽,肺浮身热,欲喜饮水,而成积滞,故湿热上 升,而反见烦渴,以猪苓汤先疏导之,以止烦渴而和之。虚劳者,素多饮酒,或伤寒邪,积热 膀胱,谬为汗利,亡其津液,小便短少,大热烦躁,以青龙汤半夏重加天花粉,通和表里,而 解烦躁,不可投用五苓散之剂。 治虚烦证,有用寒凉之剂,治热愈热、治烦愈烦何也?体弱之人内损元气,外感风寒,或 由汗下过伤,则元气多虚,寒邪内鼓,虚火上炎,六脉洪数,浮而无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是为阳虚。若复用寒凉之药,则 脾胃受伤,而虚者益虚矣。宜以独参汤和平益气,次用人参黄汤调下,五苓散清利之,热退阳 生虚烦息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