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书名:古今医统大全朝代:明作者:徐春甫时间:公元1556年

[卷之八十 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圣惠方》云∶痈疽何以别之?然∶五脏不调则致痈;久患消渴之证,亦多发痈疽之 疾;饮食不节喜怒不常,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荣卫不和,则血涩不行,血涩不行,则 卫气不通,而热相搏,乃发为痈疽,故生大热,甚则肉腐为脓。然不能陷肌肤于骨髓,骨髓不 为焦枯,五常不为伤损,下陷肌肤,骨髓伤损,内连五脏,血气枯竭。当其病下陷,筋骨良 肉无余。痈疽之生,有内有外,内则生于胸腹脏腑之间,外则生于肤腠肌肉之表。凡此二毒, 发无定处而有常名。夫痈之本者,死于血老不作汗,内陈不脱垢,蒸气不能外达,留积而成 热所为也。 夫痈疽疔毒,脓水之成,非天降,非地出,盖积热之所成也。夫保全性命者,谒医于无 伤,防萌于未形,理之未成,是谓朝觉夕理。然而发有多端,感动不一,为疮、为疖、为疔、 为痈、为疽,初觉小势,须怀大怖,时人轻之,误死者众。 夫痈疽初生,其患至微,人多不以为然,宜速疗治。热发于皮肤之间,是以浮肿、根 小,至大不过一二寸,为痈也。大府积热,腾出于外内之间,其发暴,盛肿,皮光软,侵展 广大。为痈疽,有虚有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实热者易疗,虚寒邪热者难治。肿起 坚硬、脓稠为实;肿下软慢、脓清者为虚。盖病多有方法而 无次序,临时仓惶,何能辨治?多误致毙也。 夫治痈疽者同夫暴厥之疾,有是伤必为患。然而发痈疽宜乎急治者,有发于 喉、舌、头、面、脑项之间,肩背、胸膈、乳奶之上,生此险处,皆为大毒,朝觉 夕理,或可获痊。或不遇良医自复明此,兼使常医治之,得痊幸矣。人多不知为急, 慢其始初,延及势大,毒成难救,以此伤生者多矣。 凡疗痈疽,如救火拯溺、追奔逐贼之类,若不速疗,必为大祸。然痈疽所发有 三等∶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低而坚者,发于骨肉;皮色不变者,发于骨髓。疮浅 者欲在薄处,疮深者欲在浓处也。 痈疽肿大,按乃痛者,脓深;小,按便痛者,脓浅。所按之处不复者,无脓,必清 水也;按之即复者,有脓也。发肿都软者,血瘤也,非痈也;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 时牵痛者,气瘤也。谓气结为肿,久久不消,亦成痈疽疔毒,此是气塞所为也。留积既 久,溃肉腐脓,因人盛衰,因病变异而施治之,斯能痊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