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书名:景岳全书朝代:明作者:张介宾时间:公元1640年

[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 血证] 论治(共八条)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 ,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详列如下∶ 一、凡诸口鼻见血,多由阳盛阴虚二火逼血而妄行诸窍也,悉宜以一阴煎加清降等剂 为主治。盖血随气上则有升无降,故惟补阴抑阳,则火清气降而血自静矣。此治阳盛动血之 大法也。 一、火盛逼血妄行者,或上或下,必有火脉火证可据,乃可以清火为先,火清而血自安 矣。宜芩、连、知、柏、玄参栀子、童便、犀角天花粉、生地、芍药龙胆草之属,择 而用之。如阳明火盛者,须加石膏三焦热极,或闭结不通者,须加大黄;如热壅于上,火 不能降者,于清火药中,须加泽泻木通、栀子之属导之泄之,则火可降,血可清也。然火 有虚实,或宜兼补,或宜兼清,所当酌也。若以假火作真火,则害不旋踵矣。 一、气逆于脏,则血随气乱错经妄行,然必有气逆喘满,或胸胁痛胀,或尺寸弦强等 证,此当以顺气为先,宜陈皮青皮杏仁白芥子、泽泻之属主之。有火者,宜栀子、芍 药之类,兼以平肝;无火者,宜香附乌药干姜郁金之属用行阴滞。然此必气实多逆者 ,乃堪用此。盖气顺则血自宁也。其或实中有虚,不堪消耗者,则或宜暂用,或酌其佐使, 不可拘也。 一、凡火不盛,气不逆,而血动不止者,乃其元阴受损,营气失守,病在根本而然。经 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吐衄,阴络伤则血内溢, 血内溢则后血。此二言者,最得损伤失血之源。故凡治损伤无火无气而血不止者,最不宜妄 用寒凉以伐生气,又不宜妄用辛燥以动阳气。盖此二者,大非真阴亏损者所宜,而治此之法 ,但宜纯甘至静之品培之养之,以完固损伤,则营气自将宁谧,不待治血而自安矣。且今人 以劳伤而病者多属此证,若不救根本,终必败亡。方列后条,用宜详酌。 一、吐血失血等证,凡见喘满、咳嗽,及左右腔膈间有隐隐胀痛者,此病在肺也。若胸 膈膻中之间觉有牵痛,如缕如丝,或懊嘈杂有不可名状者,此病在心主包络也。 若胸腹膨膨,不知饥饱,食饮无味,多涎沫者,此病在脾也。若胁肋牵痛,或躁扰喘急不宁 ,往来寒热者,此病在肝也。若气短似喘声哑不出,骨蒸盗汗咽干喉痛,动气忡忡者, 此病在肾也。若大呕大吐,烦渴头痛,大热不得卧者,此病在胃也。于此而察其兼证,则病 有不止一脏者,皆可参合以辨之也。其于治法,凡肺病者,宜清降不宜升浮。心主病者,宜 养营不宜耗散。脾病者,宜温中不宜酸寒。肝病者,或宜疏利,或宜甘缓,不宜秘滞。肾病 者,宜壮水,宜滋阴,不宜香燥克伐。胃病者,或宜大泻,或宜大补,当察兼证虚实,勿谓 阳明证尽可攻也。 一、治血之药,凡为君为臣,或宜专用,或宜相兼,病有浅深,方有轻重。其间参合之 妙,固由乎人,而性用之殊,当知其类,故兹条列于下∶ 血虚之治有主者。宜熟地、当归枸杞、鹿胶、炙甘草之属。 血虚之治有佐者。宜山药山茱萸杜仲、枣仁、菟丝子五味子之属。 血有虚而微热者。宜凉补之,以生地、麦冬、芍药、沙参牛膝鸡子清、阿胶之属。 血有因于气虚者,宜补其气。以人参、黄、白术之属。 血有因于气实者宜行之降之。以青皮、陈皮、枳壳、乌药、沉香木香、香附、栝蒌、 杏仁、前胡、白芥子、海石之属。 血有虚而滞者,宜补之活之。以当归、牛膝、川芎、熟地、醇酒之属。 血有寒滞不化及火不归原者,宜温之。以肉桂附子、干姜、姜汁之属。 血有乱动不宁者,宜清之和之。以茜根、山楂丹皮丹参、童便、贝母竹沥竹茹百合茅根、侧柏、藕汁、荷叶蒂柿霜桑寄生、韭汁、萝卜汁、飞罗面、黑墨之属。 血有大热者,宜寒之泻之。以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玄参、天花粉、栀子、石膏、 龙胆草、苦参桑白皮香薷、犀角、青黛、童便、槐花之属。 血有蓄而结者,宜破之逐之。以桃仁红花苏木、玄胡、三棱、蓬术、五灵脂、大黄 、芒硝之属。 血有陷者,宜举之。以升麻柴胡、川芎、白芷之属。 血有燥者,宜润之。以乳酪、酥油蜂蜜天门冬柏子仁、苁蓉、当归、百合、胡桃 肉之属。 血有滑者,宜涩之止之。以棕灰、发灰、白芨人中白蒲黄松花百草霜百药煎诃子、五味子、乌梅地榆文蛤、川续断椿白皮之属。 血有涩者,宜利之。以牛膝、车前茯苓、泽泻、木通、瞿麦益母草滑石之属。 血有病于风湿者,宜散之燥之。以防风荆芥葛根秦艽苍术、白术、半夏之属。 一、治血之剂,古人多以四物汤为主,然亦有宜与不宜者。盖补血行血无如当归,但当 归之性动而滑,凡因火动血者忌之。因火而嗽,因湿而滑者,皆忌之。行血散血无如川芎, 然川芎之性升而散,凡火载血上者忌之。气虚多汗,火不归原者,皆忌之。生血凉血无如生 地,敛血清血无如芍药,然二物皆凉,凡阳虚者非宜也,脾弱者非宜也,脉弱身凉,多呕便 溏者,皆非宜也。故凡四物汤以治血者,不可不察其宜否之性。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