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 外科钤(上)] 作呕(三十二)
立斋曰∶喜热
恶寒而呕者,宜
温养胃气。脉细,
肠鸣腹痛,
滑泄而呕者,宜托里温中。
喜寒
恶热而呕者,宜降火。脉实
便秘而呕者,宜泻火。若不详究其源,而妄用攻毒之药,则
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矣。虽丹溪曰,
肿疡时呕,当作毒瓦斯攻心治之,
溃疡时呕,当作阴
虚补之,殊不知此大概之言耳。况今之
热毒内攻而呕者,十才一二,
脾胃虚寒或痰气而呕者
,十居八九,故不可执以为言也。又曰∶凡痈疡肿赤痛甚,
烦躁脉实而呕者,为有余,当下之
。若肿硬不溃,脉弱而呕者,乃
阳气虚弱,当补之。若
呕吐食少者,乃
胃气虚寒,当
温补脾
胃。若痛
伤胃气,或感
寒邪秽气而呕者,虽在肿疡,当助胃壮气,若妄用攻伐,多致
变证不治。
薛氏《枢要》曰∶
疮疡作呕,不可泥于热毒内攻,而概用败毒等药。如热甚痛,邪
气实也,
仙方活命饮解之。作脓痛,胃气虚也,
托里消毒散补之。脓熟
胀痛,
气血虚也
,先用
托里散,后用针以泄之。痛便秘,热壅于内也,
内疏黄连汤导之。若因寒药伤胃
而呕者,
托里建中汤。
胃寒少食而呕者,
托里益中汤。中
虚寒淫而呕者,
托里温中汤。
肝木
乘脾而呕者,托里抑青汤。
胃脘停饮而呕者,
托里清中汤。
脾虚自病而呕者,
托里益黄汤。
郁结伤脾而呕者,
托里越鞠汤。又曰∶大凡诸疮作呕,若饮冷便秘是热毒也,
黄连消毒散解
之。饮冷便实是
胃火也,
竹叶石膏汤清之。懒食饮汤是
胃虚也,
补中益气汤补之。
大便不实
,喜饮热汤是脾胃虚寒也,六君加
炮姜以温之。常见
脾胃虚弱者,用前散反心膈
阴冷致呕,
而喉舌生疮,乃
肾水枯涸,
虚火炎上也,其证甚恶,急用
加减八味丸,亦有得生者。
热毒作呕,证如刘贵患
腹痈,痛烦躁脉实作呕。河间云∶疮疡者,火之属,须分
内外
,以治其本。若脉沉实者,先当疏其内,以绝其源。又曰∶呕哕
心烦,脉沉而实,肿硬木闷,
或皮肉不变,
邪气在内,宜用内疏黄连汤治之。然做呕脉实,毒在内也。遂以前汤通利二三
行,诸证悉去,更以
连翘消毒散而愈。
金台王时亨,年逾四十,患臂毒痛作呕,服托里
消毒药愈甚,予用
凉膈散二剂顿退
,更以
四物汤加芩连,四剂而消。(薛按)
胃寒作呕,证如顾浩室人,年逾四十,患
发背,治以托里药而溃。忽呕而疮痛,
胃脉弦
紧,彼以为余毒内攻。东垣云∶呕吐无时,
手足厥冷,
脏腑之虚也。丹溪云∶溃后发呕不
食者,
湿气侵于内也。又云∶脓出而反痛,此为虚也,今胃脉弦紧,木乘
土位,其虚明矣。
予欲以
六君子汤加酒炒
芍药、
砂仁、
藿香治之。彼自服
护心散,呕愈甚,复邀治。仍用前药,
更以
补气血药,两月而愈。大抵湿气内侵,或感秽气而作呕者,必喜温而脉弱,热毒内攻而
作呕者,必喜凉而脉数。必须辨认明白。亦有大便不实,或腹痛,或膨胀,或呕吐,或
吞酸
嗳腐,此皆肠胃虚寒也,以
理中汤治之。如不应,加熟
附子二三片。予尝饮食少思,吞酸嗳
腐,诸药不应,惟服理中汤及
附子理中丸有效。盖此证皆因
中气虚寒,不能运化郁滞所致,
故用温补之剂,使中气温和,自无此证矣。张生患
漆疮作呕,由中气虚弱,漆毒侵之,予以
六君子汤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药治之,彼不信,另服连翘消毒散,呕果甚。复邀治,仍以
前药,外用
麻油调
铁锈末涂之而愈。(薛按)
戴氏曰∶如
恶心者,无声无物,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实非
心经之病,皆在
胃口上,宜用
生姜,盖能
开胃豁痰也。(名元礼南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