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书名:景岳全书朝代:明作者:张介宾时间:公元1640年

[卷之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麻疹(全)] 总论治法(十二)

    一、疹喜清凉而恶湿,痘喜温暖而恶凉,此固其大法也,然亦当有得其宜者。如疹子初出,亦须 和暖则易出,所以发苗之初,只要发出得尽,则疹毒便解,非若痘之苗而秀,秀而实,而后毒解也 。痘子成熟之时,若太温热,则反溃烂不收,是痘之后亦喜清凉也。故治痘疹者,无过热,无过寒, 必温凉适宜,使阴阳和平,是为得之。 一、痘宜内实,可用补剂;疹忌内实,只惟解散,惟初热发表时略相似耳。既出之后,痘宜补气 以生血,疹宜补阴以制阳。何也?盖疹热甚则阴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虚耗,阴津被克,故治以清火 滋阴为主,而不可少动其气,若燥悍之剂,首尾皆深忌也。世知痘证所系之重。而不知疹之杀人尤 甚,方书多忽而不备,良可太息也矣。 一、斑疹之毒,皆出于火。《内经》曰∶赫曦之纪,其病疮疡。故或遇二火司天,或司运之岁, 肺金受制,感而发者居多。轻则如蚊迹之状,或垒肿于皮肤间,名曰瘾疹。重者如朱点红晕,或片 片如锦纹,名曰斑疹。大抵色赤者吉,色黑者凶。其证似伤寒发热,凡三四日而出,七八日而靥也 。凡此之类,皆属邪热,治之之法,惟辛凉解利而已。即若吐泻,亦断不可用温补也。如豆蔻、干 姜之类,切勿轻用。而初发之时,尤不可大汗,只宜升麻葛根透邪煎之属,微表之耳。故用宜 斟酌,有不可一概取必也。 一、标出不红,现而发热转甚,或头痛身痛烦躁者,升麻汤,或透邪煎。 一、色赤稠密,身痛烦躁者,升麻汤加紫草连翘。 一、寒热并作,头痛背强者,升麻汤加羌活防风、连翘。 一、头项面肿,升麻汤加牛蒡子荆芥。若脉强火盛热渴者,宜清降其火,以白虎汤加减用之 。 一、自汗烦渴,气壅脉数者,化斑汤。 一、身热烦渴,泄泻者,柴苓汤,或四苓散。如夏月,益元散。 一、热甚,小便赤涩谵语惊恐者,导赤散、四苓散加辰砂。夏月,益元散加辰砂。 一、咳嗽甚者,二母散麦门冬汤清肺汤。 一、喘者,小柴胡汤人参五味子。 一、热甚鼻衄,或便血溺血热甚者,黄连解毒汤。血甚者,犀角地黄汤。 一、伤食呕吐六君子汤藿香、干葛,或减去人参。热甚呕吐者,解毒汤小便不利而呕吐 者,四苓散。一二日不通者,导赤散。 一、大便秘结,发热身痛者,大柴胡汤腹胀气喘者,前胡枳壳汤。 一、咽喉不利甘桔汤。兼风热咳嗽者,加防风。 一、寒热往来似疟,小柴胡汤,如兼咳嗽去人参。 一、靥后身热不除者,升麻汤,或去升麻加黄芩黄连各酒炒用。 一、下痢赤白腹痛者,黄芩芍药汤,或加枳壳,身热腹痛者,解毒汤。 一、余毒未尽,变生痈疽疮疖者,升麻汤加防风、荆芥、牛蒡子。 景岳曰∶按以上万氏治疹诸条,皆极详妥,然其中惟泻痢气喘二证则最多疑似。盖二证之由疹 毒,固当如其治矣。然有不因疹毒者,如俗医但见是疹,无不概用寒凉,不知有可凉者,有不可凉 者。其有脾气本弱而过用寒药,或以误会生冷致伤脾胃而为泄泻者,亦多有之。此一证也,虽曰由 疹而发,而实非疹毒之病矣。但察其别无热证热脉,而兼之色白气馁者,便须速救脾气,急从温补 ,宜温胃饮五君子煎胃关煎之类主之。若执谓疹毒不可温,则无不危矣。此医之当知本也。又 如气喘一证,大有虚实。盖十喘九虚,若察其本非火证, 又非外邪,而或以大泻,或以大汗而致喘者,必皆气脱之候,此非六气煎,或贞元饮必不可也。凡 此二者,皆不可不加细察,而或者以气促作气喘,则万万大误矣。又痘疮总论中,有因人因证之辨 ,与此麻疹实同一理,所当参阅。故不可以麻疹之邪,悉认为实火,而不知虚火之为害也。 徐东皋曰∶痘难疹易之说,此俗谈耳。其有胃气原弱,所感入深,又或因泻利而发有不快,或 发之未透而随现随隐,久之邪气渐入于胃,必泻泄不已,出而复出,加之喘促,则必危矣。凡若此 者,又岂可以易言哉。所以但有出疹,若见虚弱,急当先补脾胃;其有欲出不出,急当托里发表以 助之。且首尾供不可泻,一如痘证同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