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书名:景岳全书朝代:明作者:张介宾时间:公元1640年

[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 诸气] 经义

    《六元正纪大论》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 ,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曰∶春气西行 ,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 。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 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帝曰∶愿闻同化何如?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 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 同。此天地五六气之化,更用之盛衰也。 《四气调神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 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夏气 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 气以明。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逆 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 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 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 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至真要大论》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谓之至,气分谓之分,至则气同,分则 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脉要精微论》曰∶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 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如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帝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者,何也?岐伯曰 ∶四时之气使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始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 ;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帝曰∶其时有 反者何也?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 者起也。 《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 骨髓中。帝曰∶敢问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 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 ,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 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 乱气不生。 《金匮真言论》曰∶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 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 善病痹厥。 《营卫生会篇》曰∶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 ,至阴而止。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 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 已,与天地同纪。

知识点: